转型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博弈仿真研究

时间:2018-04-21 编辑整理:刘骅 卢亚娟 王舒鸥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市场化转型中,政府隐性信用担保的剥离使得该领域信贷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信贷融资困局逐步形成。在对传统信贷市场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通过描述融资平台“双羊群”与“顺周期”效应,刻画其信贷融资的行为特征,并采用计算实验方法对转型期复杂的信贷市场进行博弈仿真分析;构建并拓展商业银行与融资平台信贷融资博弈模型,重点模拟市场化转型情景下,政策因素变化引致信贷市场交易成本与担保收益因素相应变化从而对信贷融资困局造成的影响;结合博弈模型仿真的变量系数,得出通过创新银团贷款模式及引入贷款信用保险服务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融资,银团贷款,贷款信用保险,博弈仿真,融资风险,政府债务审计,信贷市场,金融安全

一、引言

分税制、瓦格纳法则、城镇化加速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共同促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而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博弈结果又产生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经过2007年前的起步发展,到金融危机后的“野蛮式”生长,融资平台大规模举债导致债台高筑。2014年9月21,融资平台迎来了市场化转型的关键时间节点,《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出台并明确指出:“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随着政府融资功能的剥离,融资平台不再具有隐性的政府信用担保,同时商业银行对其风险偏好的不断下降,也加快收紧了相应贷款,部分银行还暂停了新增融资平台贷款的审批,对于存量业务也已进行排查,更有甚者直接中止执行已约定贷款的提款需求。

然而,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多年累积再次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2015年5月15,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5]40号)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全面把控风险,不得对融资平台盲目抽贷、压贷、停贷,银行对其贷款决策建立在评估项目收益的基础上”。文件中还特别要求,对于融资平台在建项目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审慎测算融资平台还款能力和在建项目收益、综合考虑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基础上,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切实做好后续融资管理工作。

显然,市场化转型导致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资金供需矛盾凸显。一方面,商业银行对融资平台盲目抽贷、压贷、停贷;另一方面,融资平台在建项目亟需后续资金支持。触发这一信贷融资困局的根本原因,正是政府隐性信用担保的剥离,并使得该领域信贷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本文拟采用计

算实验金融方法,对市场化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与融资平台信贷博弈行为进行模拟仿真,进而利用仿真模型提供的有益信息探寻破解转型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融资困局的策略选择。其中,将传统的银企博弈模型拓展,并置入我国融资平台特有的信贷融资环境中,对于丰富信贷市场均衡理论无疑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背景下,研究信贷市场政策因素变动对融资平台信贷融资的影响,将能更为准确地发掘形成融资平台信贷资金缺口的演化机理,并为政府决策部门促进融资平台获取银行信贷资金,以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二、文献综述

由于信贷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性的普遍存在,商业银行对贷款方的信贷风险认知不充分,而当利率机制的作用发挥受到极大限制,不能有效反映贷款者正常风险水平时,信贷市场的非均衡现象便随之出现。本部分拟从理论和方法两个层面对相关领域已有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

(一) 信贷市场理论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融资

信用可供学说的拥护者最早将信贷配给理论从利率粘性现象中分离出来,并从贷款人风险态度视角分析信贷配给问题。Stiglitz和Weiss(s-W模型)在商业银行和借贷者之间存在事前非对称信息的假设下,论证了商业银行贷款平均预期收益是利率的非单调函数,进而阐释了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

1.信贷市场理论中的交易成本因素

从商业银行视角分析,Manove、Padilla和Pagano认为,在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中,通过担保方式能有效弥补因为抵押品缺乏而使其成为弱势债务人的不利条件,但在此过程中的信贷行为会产生额外的交易成本。Zecchini和Marco采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社会信用担保机制对提升中小企业信誉价值和降低信贷成本等方面的影响。此外,Meijun、Bernard等研究发现,通过“管隧”效应,部分企业可拓展融资渠道,从而获得与其利息成本相适的贷款。

2.信贷市场理论中的融资担保因素

基于s—w模型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收益不仅取决于利率,还取决于贷款归还的可能性,因而在银企信贷交易过程中,需要有银行认可其资质的融资担保机构的介入,以便能有效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此后该信贷市场理论逐步分化,赞成信贷融资担保有效性的学者认为,信贷市场的融资担保实现了资金供给方、需求方以及担保机构本身的“三赢”局面;而持相反观点的学者认为,担保不仅不会增加借贷行为,而且,随着信贷交易成本的增加,还有可能加剧道德风险的发生。

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融资行为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意识薄弱,且在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的双冲动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际上拥有信贷加速器效应。国内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博弈主体互动行为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王长江、李松玲以政府和银行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动态信号博弈模型分析发现,改善两者的信贷关系需提高企业伪装的成本,加大银行的政府支持力度。李礼、吕鑫基于政府主导制度的安排,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寻租行为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寻租行为的演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最终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理性的融资平台会选择不寻租的行为路径。

(二) 计算实验金融与信贷市场仿真

基于Agent的建模仿真方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这种研究方法基于自下向上的建模思想,通过消息机制构造个体间的联系,强调仿真微观个体行为以形成系统中的宏观架构。国内学者张维最早系统介绍了计算实验金融学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并阐述了基于复杂金融系统视角的计算实验金融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2l世纪以来,在人工信贷市场研究领域的成果显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Noe等通过建立Swarm银行网络仿真模型,对金融媒介活动的自发涌现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通过模拟由自适应个体组成的经济系统检验了企业的融资选择。熊熊、郭翠等结合信贷配给理论,运用计算实验金融的方法,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视角比较分析了不同利率定价模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与作用机理。马超群、杨密等通过构建基于Agent的人工金融市场,从交易者个人异质行为演化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市场非线性特征的形成。Daiki模拟仿真银行金融加速器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它能通过信用网络极大地影响经济体系的动态。此外,近年来学者们还通过计算实验方法仿真研究银行信贷风险的相关问题。

(三) 文献述评

一方面,传统信贷市场中的银企博弈模型,虽然为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贷双方参与主体的互动行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但随着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地方政府不再为融资平台提供隐性信用担保后,已有的商业银行关于融资平台信贷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与完善。因此,基于商业银行与融资平台信贷市场互动关系的分析,把握政策环境因素变化引发信贷市场相关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进而挖掘破解融资平台信贷资金缺的方法便显得尤为迫切。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信贷市场的银企博弈模型,难以挖掘信贷主体互动行为的演化对信贷资金供需的影响;同时,研究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中信贷市场微观因素的变化,无法将其纳入一个适应的复杂社会金融环境中予以考量。因此,应针对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发展中信贷市场复杂的演化规律,运用计算实验金融的仿真平台,通过编辑包含诸多信贷因素变化的情景,仿真研究应对现阶段融资平台融资困局的策略选择,从而对不同信贷政策所导致的信贷市场非均衡结果展开深入研究。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