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高校院系治理

时间:2018-04-26 编辑整理:查永军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下的时代背景,其“大”“快”“真”等特征对高校院系治理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该研究主要探究大数据与高校院系治理之间的适切性以及大数据对高校院系治理的具体作用。在对相关高校及国外实践借鉴和思考的基础上,提炼出推动我国高校将大数据用于院系治理的建议。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需应时而动,及时做出决策,在观念、制度、行动等层面切实有效的建设和使用好大数据平台;重视大数据对院系治理的时代价值,提升人员大数据建设和运用水平;在构建院系大数据平台基础上,将大数据充分用于高校院系决策、院系运行常态化监管和院系评估等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院系治理,信息素养

大数据(BigData)已成为当下的一种时代背景,它为各行各业提供着面广量大的信息资料。有学者明确提出,大数据时代就是信息时代的延续与深入,是信息社会的新阶段。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与信息是同义词,任何信息都可以用数据表述,而任何数据又都是信息。这是对数据的广义理解,海量信息以非常便捷、直观的方式呈现。另外,与物质性、实体性的东西相比,这些数据的价值不会因为被广泛使用而减少,而是可以不断地被处理,从它最基本的用途转变为未来的潜在用途。数据所具有的这个增值效应对高校管理中的广泛信息使用很有启示作用。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在高校院系治理中不能不重视数据分析、运用的重要性,院系负责人透过信息的分析,可以及时把握所在院系发展动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见,大数据提供的信息为高校的院系治理创造了机会,合理运用这些信息将促进院系治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1. 我国高校院系治理中大数据运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高校在内部治理中的权限有了较大扩展,这是韩水法所称“双重自治”中的“一重”,即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由传统上完全意义的上下级的命令与服从关系,向政府宏观调控下高校自主办学的转变。“双重自治”中的第二重就是高校与作为教学科研直接承担单位的院系之间的权责下放。从理论层面看,高校是学术行政共同体,知识创造、传授及传播等是高校中各院系教师的基本使命。此外,院系还承担着各类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任务。可见,院系是大学的直接办学主体,具体面向教师和学生,必然处于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工作的一线。基于工作重心在基层这一现实,高校应该是底部厚重的组织,所以,需要学校向院系充分授权,实现权力重心的下移,赋予院系负责人及其院系教授会(或学术委员会)等基层学术组织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权力。另外,高校中人事权和财政权的下放,使得院系成为相关决策的主体。这一切迫切需要实现院系治理的科学化、效率化,从而提升院系各类主体治理能力,实现院系治理现代化。

    我国高校内部传统的院系管理多属于经验性的,缺乏或脱离监测院系事业发展和支持决策的数据,因而决策质量比较低而且容易出现失误。其中有些院系也收集了不少发展中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教师发展的数据,但是,缺乏有效地利用和解释这些信息的思路和方法;或者因为得到反馈信息的时间间隔过长而不得不中止信息的收集,院系负责人只能依靠手头有限的信息进行判断,做出经验性的决策。以上两个方面的情况均说明在我国高校院系治理中需要实现善治和智慧治理,需要院系负责人全面、科学的采集、整理、分析和使用所在院系信息,将大数据充分运用于高校的院系治理。

  2. 大数据与院系治理对接的适切性

    (一)大数据能为院系治理提供信息支持互联网时代为人们提供着快速、便捷的信息,而“大数据”是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产物。“云计算”是一种将网络、服务器、存储和软件应用等通过泛在、方便、按需获取的方式从可分配计算资源池中获得服务的方式。“云计算”为“大数据”提供着技术性的支持。

    作为新的信息供给平台,大数据为各类社会主体提供着难得的机会,一改以往数据保存、获取、使用难的局面。具体而言,大数据有四个非常突出的特征。首先是“大”,网络空间为我们提供着不受存储量限制的平台,改变了以前依靠纸质载体存储文献等数据的做法,实现了量的突破,网上数据库提供着所有正式、公开发行的文献资料,我们只要运用适当的搜索方式,就能获得海量的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以及组织的运行资料。大数据的“大”是数据规模的巨大,因此大数据的所有定义中必然涉及大数据的数据规模,特别强调其数据规模巨大。第二个特征是“快”。传统数据呈现、传递及更新比较慢,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时刻都在进行着数据的更新,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做研究,都能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数据等信息。有学者指出,在大数据时代,由于智能芯片的广泛应用,数据的采集实现了完全智能化和自动化。先进的数字媒介手段实现了快速便利的信息传递和更新。第三个特征是“真”,即真实性。真实是大数据的非常关键特征,它提供给我们的是没有受到任何带有目的、企图并经过处理的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是先有数据,后有目的。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环节都没有受到人为的影响,它只是真实、客观地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方式存储起来,黄欣荣认为,大数据中的原始数据并没有渗透理论,真实反映了事物、状态及其行为。正因为大数据呈现的信息是没有价值预设和干预的客观呈现,能真实地为各类主体提供分析和解决各自问题的数据资源。第四是公开性。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是公开呈现的,不能公开的数据是难进入网络数据库的,因而,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为所有受众提供着信息,只要会使用网络手段,就能获得并利用大数据提供的信息,公开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共享性。

    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逐渐下放,高校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作为高校各项职能的直接承担者,院系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学校需要院系独立履行职责,拓展更广泛的资源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院系之间的竞争。从责任、使命角度看,院系独立主体特征非常明显,在与所在高校其他院系以及校外同类院系交流、比较中压力不小。为了适应竞争、敢于竞争、赢得竞争,善于并积极使用大数据服务院系治理及治理水平的提升是高校中院系的现实选择。

    (二)院系治理迫切需要大数据

    大数据为高校院系治理提供先进的信息资料获取平台和路径,为具体院系把握所在院系数据等信息提供支持;同时,院系治理也离不开对校外、国外高校院系治理理念、经验、模式的学习与借鉴,并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管理者的治理水平,实现院系治理的科学化和效能化。

    首先,院系治理需要及时的大数据。高校的院系治理和高校治理一样离不开对一线情况的把握,就院系治理而言,及时准确把握自身的信息尤为关键,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师资的数量、质量和精神面貌尤其是进取精神,生源资料和学生毕业信息及毕业生工作中业绩及进取趋势,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技成果转化及社会服务等信息。只有在院系层面构筑起系统、专业的院系数据库平台才利于院系治理水平的提升。可见,院系决策等院系治理各项职能实现依赖于时新的数据信息,需要及时更新、充实各院系数据库。

    现实院系治理中在“变”与“不变”的选择上差距较大,多数高校院系的管理习惯惯性比较大,习惯于传统的方式,至多只是以互联网作为传统方式的一种补充。所以,“变”还是“不变”和院系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的观念直接相关,尤其是院系主要负责人,他们是否重视并切实推进大数据在院系工作中的应用是关键。客观而言,真正将大数据、云计算等用于院系管理的并不普遍。加之院系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网络技术水平等的限制,在心理和行为上会出现排斥大数据等现代媒介手段的现象。所以,“不变”是多数高校院系治理中的现实,“变”只是极少数院系的尝试。多种因素的综合,导致院校治理中大数据在我国高校院系治理中的使用和推广不够理想。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