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

时间:2018-05-16 编辑整理:-- 来源:早发表网

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三十年。回顾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深刻的经验和教训,更加坚定地坚持改革开放;面对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现实,我们可以由此更加开阔视野,更加积极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展望未来,我们可以从坚定的改革开放战略和乐观的发展前景获取信心和力量,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当前,起因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几乎都受到了这次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如何应对这场经济危机,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发挥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一、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跨国公司全面进入中国,在获取自身发展同时,催生了中国现代企业和现代产业。三十年来,中国企业向跨国公司学习,与跨国公司合作,同跨国公司竞争,迅速成长和壮大。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实现了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中国外资数量这个侧面了解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外资在中国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791991年可以作为第一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是第二阶段,2002年以来则是第三阶段。

1979-2008年我国引进外国投资规模的趋势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十年来中国引进外资数量曲线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从1979年到1991年,外资数量不多,每年不过20-30亿美元。从1992年到2001年外资数量大幅度增长,在1998年达到455亿美元。从2001年起到2008年,外资数量逐年迅速攀升,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我国吸收外资突破900亿美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联合国贸发会议在《世界投资报告》中,把在华外国直接投资视为跨国公司的投资。据此,本文在论述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时使用的统计数字与外资数字共用。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持续增加,有力地带动了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潮流。值得注意的是,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与第三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几乎完全吻合。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规模,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第三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重要转折点,中国恰恰都处在世界的前沿。

三十年来,中国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中国开放引资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不同,具体地讲,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利用外资起着引进经济增长要素,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中国引进外资不仅起到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作用,而且还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前一点的作用很容易被人们认识和理解,而后一点的作用却容易被人们忽视。

当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企业成长壮大之时,不少人认为,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发展经济,是否有必要让跨国公司来分享或攫取中国的经济利益。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我们要正确地评价开放引资在推动我国现代产业和现代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经济运行机制转型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样,可以使人们正确地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意义,坚持开放引资、促进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跨国公司与中国现代企业发展

三十年来,中国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跨国公司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个阶段,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催生了中国现代企业。上个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在我国打开国门之后,中国企业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与跨国公司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通过引进国外新产品、新装备和新技术,中国企业进行了一场技术革命,从日本、美国、欧洲等跨国公司引进了大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一批新兴企业脱颖而出,例如联想、四通、tcl、海尔、长虹等公司,通过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在家用电器或者it等产业尽领风骚,继而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企业。

第二个阶段,外资企业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中国最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企业是那些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1979年我国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法。外资企业的存在事实上成为现代企业的示范。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建或改革。随着1994年中国第一部《公司法》开始实施,大批的民营企业按照公司法建立,国有企业也开始进行全面的改革。

第三个阶段,通过强化公司责任推广现代公司责任理念。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市场开始出现,跨国公司开始向全球公司转型。全球公司比过去的跨国公司更加注重企业全面的责任,即不仅强调企业为股东价值最大化负责,而且强调社会与环境责任。2000年全球契约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包括全球公司致力于把责任推广到全球范围,全球战略与全球责任相对应。近年来,中国政府与企业互动,在企业中积极推动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现在,不仅一大批国有企业,而且一大批民营企业都已经把社会和环境责任纳入企业的经营原则。

()跨国公司与中国现代产业发展

我国许多产业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在外国投资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的作用远不止于提供了我国经济发展亟需的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对中国现代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催生现代产业,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从整体上提升我国产业的水平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首先,跨国公司技术转让催生了一批现代产业。1979年到1991年,在这一阶段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在数额上不多,主要是销售商品或进行技术转让。中国轿车、家用电器、通讯设备、饮料、工程机械等现代制造业都是通过引进跨国公司技术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推动现代产业发展。1992年以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出现了跨越式的增长,投资方式也从过去主要以转让技术为主转变为在华直接建立制造组装企业。与之相配套的许多民营企业纷纷进入80年代刚刚建立和形成的现代制造业。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和众多民营企业的兴起给国营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也加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也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成长。通过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相互竞争和相互促进,中国现代产业迅速壮大,中国成长为全球主要的制造基地。到加入世贸组织前后,中国许多产业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组成部分,包括钢铁、家电、通讯设备等产业。

第三,跨国公司并购促进中国产业重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并购投资逐步成为其投资的重要方式。跨国公司的并购可以促进中国各个产业在做大的基础上做强,促进中国产业的转型和重组,提升中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遗憾的是,不少人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活动心存疑虑和抵牾。质疑企业“姓中姓外”,排斥外资企业。最近几年,一些企业和一些部门抵制外资并购。这一做法不仅推迟了国内各个产业通过并购等方式往做强的方向发展,而且使一批企业错过了就近学习跨国并购的机会。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跨国公司在华业务发展对中国现代产业发展的三大影响分别发生在中国引进外国投资的三个重要阶段。这不是偶然的在时间段上的相交,而是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框架下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与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经营活动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跨国公司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崛起,单纯依赖本国资源是不足以支撑其发展的,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需要吸纳国际资源。19世纪英国、德国的崛起以及20世纪美国、日本的崛起都是如此,这些国家崛起之时往往借助了暴力或者不公平贸易掠夺别国资源。

当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框架下,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除了需要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以外,还需要从全球获取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也还需要得到广大的全球市场。然而,与历史上崛起的西方大国不同,中国不会以战争等暴力手段,也不会通过不公平交易等经济手段获取这些资源。中国通过和平的发展道路和公平的交易方式,与世界各国相互合作、互利共赢,通过市场竞争的渠道吸纳和整合国际资源。

跨国公司从两个方面促进中国和平发展。首先,跨国公司全球经营全球战略有助于中国赢得和平发展环境。跨国公司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积极促进中国与其母国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随着跨国公司投资中国规模扩大,其企业利益与中国市场关系越来越紧密,跨国公司越来越关注其母国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其次,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经营被纳入其全球经营战略和经营网络,使得中国的对外经济活动成为经济全球化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中国可以通过和平和公平的市场交换方式参与全球经济,而不是不是通过暴力或者不公平贸易的手段吸纳和整合国际资源。

由于中国顺应并且融入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并且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紧密结合、同步发展,中国适时地把握住了历史和世界赋予中华民族难得的契机,成为世界上吸纳全球资源最多、也是最及时的发展中大国,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国。通过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平等、互利的市场交换方式获取全球资源。在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上写就崭新的一章。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带来的挑战

三十年来,跨国公司全面进入对中国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并非全是利好。我们既要总结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总体上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某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跨国公司企业发展战略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有偏离。如何引导跨国公司将其投资和经营战略与本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协调一致,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而且,从全球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长期利好的,这一点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跨国公司的企业战略如果偏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不仅会影响到本企业的发展,也会给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其次,在承担全球责任方面存在问题。通过调查得到的案例表明,一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项目的环境保护标准较低,而且疏于管理,时有损害环境的事件发生。一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工厂在劳动保护方面也存在着标准不高或者缺乏管理的现象。还有一些跨国公司为了获取订单直接或间接向当地政府官员以及相关人员行贿,等等。

如何把跨国公司走向全球公司承担全球责任的积极因素为本国经济发展所用,与此同时,如何约束和限制跨国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进一步发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积极作用

在三十年来与跨国公司合作和竞争的基础上,我们应当积极引导跨国公司融入中国可持续发展,使跨国公司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开放引资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我们发现,阻碍开放和引资的主要障碍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来自我们自己的观念和认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们突破思想禁锢、启动开放引资,当时与外商谈判的中方人员担心被人说成是“洋买办”、“资产阶级代理人”。例如,北京引进外资建立合资饭店也被骂成卖国主义。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们突破“姓社姓资”争论、扩大开放引资,那时人们担心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以后,外资企业和外国名牌会给中国民族工业带来威胁。质疑“市场都是外资品牌占领了,那么还有社会主义吗?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突破“姓中姓外”争议,坚持开放引资,那时人们担心跨国公司恶意并购民族企业、冷藏民族品牌、扼杀自主创新,因此呼吁抵制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甚至说要反对新八国联军……

回顾往事,人们发现围绕改革开放出现的这些争论、争执和斗争,虽然性质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些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质疑对外开放往往是以捍卫民族利益或国家利益的面目出现。但是他们往往忽略国家全局和长远的利益。

我们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在企业竞争问题上,应当去意识形态化,回归市场经济规则和企业家精神。历史的经验证明,一旦把经济发展问题和企业竞争问题加以意识形态化或者政治化,就必然偏离市场经济规则和企业发展自身规律,必然造成经济发展的停滞和企业发展的摇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当再折腾了。

()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影响人们正确评价和发挥跨国公司作用的一个观念上的障碍是如何看待在华跨国公司企业。这些企业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的转型已经成为趋势,而且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归纳地说,就是跨国公司开始实施全球战略、全球管理、全球责任。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使得跨国公司与投资经营所在国的利益越来越紧密。在跨国公司走向全球公司的过程中,高度的全球化与全面的本土化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全球化程度越高的公司越致力于与投资所在国经济密切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一直视外资企业为中国企业一部分。1998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依法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之一。这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报告还要求:“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证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有其优势和劣势,他们之间积极的合作与竞争最有利于优势互补,最有利于中国企业整体发展,形成国企、民企和外企等不同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格局,最有利于我国企业抵御金融危机。我们在制定各项促进经济发展抵御金融危机的措施时应当把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加以考虑,纠正那些否定外资积极作用甚至一味排斥外资的错误做法。

()同舟共济,共同抵御金融危机

在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在与跨国公司合作竞争的条件下抵御金融危机,我们应当有开放的思路,而不是关门抵御危机。在我国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改革措施中,跨国公司已经发挥了而且将进一步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发挥跨国公司“保增长、扩内需”的积极作用。我国外资企业吸纳就业人员2800万÷2007年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63%,外资企业工业产值125037亿元,占全国工业产值的31%,涉外税收总额总额9973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0%。显然。外资企业的稳定是我国经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外资企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3期业的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保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大都把中国视为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中国不断发展的巨大市场潜力以及良好的劳动力基础成为众多跨国公司争相吸纳和整合的资源。为了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这些跨国公司本能地希望并且积极协助中国保持经济的稳定。

因此,我们应当把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纳入振兴经济方案中,在采购、贷款等方面给以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促进外资并购,发挥跨国公司“调结构”的作用。我们应当积极鼓励外资并购境内企业,从而推动产业重组。金融危机其实也是我国产业重组整合实现产业升级的好机会,国家应当进行积极的引导,推动有效的并购。跨国公司在并购重组产业升级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除了要发挥跨国公司在并购重组中的积极作用,还应该鼓励中国企业研究和学习跨国公司并购的成功案例,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加以借鉴。

为准确了解外资并购的真实情况,最近,我们调查了二十多个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案例。我们发现,所有的并购案中并没有任何一例真正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这些并购引发的争执,本质上是中外企业利益的博弈,而不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由于一些舆论和一些部门抵制,一批企业错过了并购的机会。事实上,我们应该抓住难得的商业机会,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一些并购项目加快核准批复,减化审批程序,并且做到制度化、透明化。对跨国公司参与国内企业的改造、产业升级和并购的项目要采取更加积极和开放的态度。

再次,发挥跨国公司推动贸易自由化的积极作用。1992年以来,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一国金融危机很快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与此同时,抵御金融危机也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各国经济必须“同舟共济”。令人遗憾的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经济大国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然而,许多跨国公司,特别是那些全球化程度高的全球公司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例如,在美国,正是卡特彼勒、波音等总部设在美国的跨国公司联合反对美国新提出的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买美国货”条款。德国西门子、巴斯夫等欧洲公司以及美国商会和欧盟商会等企业代表机构也对此表达了相同的诉求。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既符合中国企业的利益,也符合跨国公司和各国的经济利益。我们可以而且也应当与跨国公司一起,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球范围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和竞争,我们一定能够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迎接中国经济发展更辉煌的未来。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