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参降消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

时间:2018-05-29 编辑整理:许建秦 沈 璐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目的:观察三参降消胶囊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67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对照组使用西药降糖降压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参降消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结论:采用三参降消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能够降低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较好。

主题词代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三参降消胶囊/治疗应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液流变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以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腹型肥胖为主要特征,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为共同病理基础的多种代谢性疾病集中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数据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MS的患病率每年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攀升,已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是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MS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2~4倍,大约70%的代谢综合征患者死于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每一个独立危险作用合并在一起,可产生协同放大的效果。本病致死率高,治疗棘手,同时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由于该病西药治疗是对症治疗,疗效不尽满意,中医药多靶点的治疗对此病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中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为此,我们选择该项目进行研究,根据中医药理论,结合课题组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研制并开发出中药三参降消胶囊,为临床治疗代谢综合征提供一种新的治疗药物选择。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67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6.2±8.4)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5±2.3)年。对照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53.8±8.3)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6±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选患者均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BMI≥25;空腹血糖(FPG)≥7mmolL,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已确诊高血压者;甘油三酯≥1.7mmolL。排除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恶性肿瘤、近1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高渗性昏迷,眼底新鲜出血,及严重感染性疾病等患者。

2治疗方法对入选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配糖尿病食谱。对照组给予胰岛素、二甲双胍或格列美脲加拜糖平控制血糖,口服辛伐他汀降血脂,坎地沙坦降血压。治疗组在上述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口服三参降消胶囊。药物组成:西洋参30g,三七20g,生地10g等,每次3粒,3次/d。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

3疗效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C)、血脂、血流变指标。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使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由表1可见,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参降消胶囊降血糖作用确切。

 

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由表3可见,两组治疗前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全血黏度(低切变率下)及纤维蛋白原与正常人相比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两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治疗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程度整体大于对照组。

 

讨论

代谢综合征为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其主要后果为心血管系统损害。代谢综合征存在血栓前状态,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如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均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凝血,导致凝血物质合成增加或者其活性增强,使血栓容易形成。

代谢综合征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其本为气阴两虚,血瘀、湿邪与热邪是其标。《灵枢·营卫生会》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说明老年人多有气虚、阴虚的病理特点。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不能推动血行,血行不畅而致瘀血。因此,养阴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方法。养阴治其本,濡润脉道,增水行血,纠正血液损伤所造成的阴液耗损。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以消散脉络内外的瘀血积滞,调整脉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保持血液运行流畅,标本兼治,不仅使临床症状改善,而且对血黏度、血糖、血脂、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作用,改善代谢紊乱。

阴虚血瘀既是代谢综合征的病因,亦可是其病理产物,又是进一步导致“变证”“坏证”的症结所在,治疗上注重养阴活血并重,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和减轻并延缓心脑血管病变,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

君药西洋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首载于《本草从新》,又名花旗参,为名贵药材,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药用部分为干燥的根,其性凉,味甘、微苦,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之功,常用于治疗消渴,阴虚火旺,津气两伤的烦倦口渴等证。诸“参”之中唯洋参性凉,且益气养阴两擅其功,故消渴之遣药组方用西洋参为君药。西洋参提取物能够通过抑制线粒体UCP-2的活性来刺激胰岛素的产生、预防β细胞的损伤,提高ATP水平,使抗细胞凋亡因子Bcl-2增加,同时下调促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9,降低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实验研究表明,西洋参总皂苷能明显降低高血糖大鼠血糖、血清TCTG的水平,且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胰岛素含量。西洋参茎叶总皂苷能促进脂肪细胞利用葡萄糖、抑制TNF-a的促脂解作用,从而调节脂代谢。臣药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补血、滋补强壮之功效。血栓常见于MS人群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临床上属于高危病症,很容易发展为心梗、脑梗,活血化瘀是治疗血栓的有效途径,对于疏通血管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和减少血栓。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三七能有效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研究发现,白背三七总黄酮还能够保护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减轻糖尿病大鼠高血糖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和抑制胰腺组织细胞病理变化有关。实验研究表明,三七能降低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提高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显著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表明三七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出现的“凝、浓、粘、聚、浊”,对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佐药生地,甘、苦、寒,《本草从新》载其治“大渴引饮”;《中华药海》则明确指出:“阴虚消渴⋯⋯当用生地黄养阴生津止渴”:生地善于清热养阴,生津止渴,古方治消渴,常使用生地,如《千金方》载:“治消渴,干地黄五两,黄芭、获神、括楼根、甘草、麦门冬各三两。上六味,细切,以水八升,煮取五升,去滓,分三服,日进一剂,服十剂”。《外台秘要》治消渴用“生地黄十斤,黄连一斤,上二味捣,绞地黄取汁,渍黄连,令汁尽,干捣之下筛,蜜和丸如梧子。”另外,《直指方》中之玉泉散、《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滋臎饮等均以生地黄为主药,现代常用降糖中成药玉泉丸、消渴丸等中也都有生地黄。

药理研究证实,生地具有明显的降血糖功效,地黄水提取物和乙醇地黄中所含的苯乙醇糖甙能抑制酶活性,醛糖还原酶(AR)抑制剂能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实验证实,地黄中所含的地黄低聚糖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高血糖水平,增加肝糖元含量,降低肝葡萄糖--磷酸酶活性。地黄低聚糖对正常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但可部分预防葡萄糖及肾上腺素引起之高血糖症。切除肾上腺后,地黄低聚糖对葡萄糖性高血糖的预防作用消失。表明地黄低聚糖不仅可以调节实验性糖尿病的糖代谢紊乱,也可调节生理性高血糖状态。

全方诸药合用,益气养阴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共奏滋阴益气,清热活血之功:从而降血糖,提高胰岛素水平;降血脂,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根据代谢综合征气阴两虚兼血瘀的病机特点,用滋阴活血并举之治则,病因病机与理法丝丝相扣,遵治病必求其本之法,理与法相统一,达到治病必求其本的目的。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