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支出的宏观效应研究

时间:2018-06-12 编辑整理:杜月 来源:早发表网

内容提要扩大政府支出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将我国政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分析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讨论了政府支出影响宏观经济产出的传导机制,并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出我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社会投资和宏观产出的实际影响,并区分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的不同效果。最后提出要适度扩大中央政府支出比重,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支出,保持对科技和教育领域的支持力度,注重货币政策的配合和放宽对私人投资限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支出;经济产出;传导机制

一、引言

自2008年始,我国已经连续十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1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扩大政府支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下行尤其是应对危机时期经常采用的方式。然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总体效果往往存在较大的争议。尽管扩大政府支出会对短期的经济恢复和就业增加产生积极作用,但同时增加了政府债务负担,可能对私人投资和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损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准确评估政府支出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从文献来看,国外对政府支出效果的讨论较多,研究方法也较为成熟,不仅测算了支出乘数,也对不同情境、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政府支出效果进行了讨论。而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仅有少量文献作出了探索。目前对政府支出效果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对政府支出乘数的测算上。其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I§LM模型下的直接估算,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三种研究方法各有优劣,学界并未达成共识:传统凯恩斯模型的经济内涵较为明确,但将财政和货币规则视作外生并不符合现实政策;向量自回归模型没有强假定的约束,但计算结果更多带有统计含义,经济含义较差;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更为贴近现实,但计算较为繁琐,且仅具有边际乘数的含义。

因此,本文将在分析我国政府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政府支出效果的传导机制,并对政府支出的宏观效应进行测算。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一是将不完全竞争、内生增长、经济波动等因素考虑在内,分析政府支出宏观效应的基本传导机制。而以往研究大多从个别影响因素解释政府支出的挤出和挤入效应,并未对宏观经济整体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进行说明。二是运用VAR模型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社会投资和整体经济产出的效果和传导进行实证分析,并区分了中央和地方政府支出对这三个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差别。

二、我国政府支出的基本特征

(一) 政府支出增长迅速,但占GDP的比重仍相对较低从总量上看,我国近20年来政府支出呈平稳增长态势。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始终呈上升态势。2001年财政支出仅为18902.58亿元,2016年上升至187755.21亿元(见图1),约为2001年的9.93倍。从增速看,我国政府支出增速在2001年以后大体呈先升后降趋势。2003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财政收入逐渐提高,财政支出力度也不断加大,支出增速在2008年超过25%。而在2011年后,伴随着周期性因素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财政支出的增速也有所放缓,在2016年下降至6.3%.为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政府支出占GDP比重相对较低。据IMF统计和预测,发达国家的政府支出占GDP比重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而我国政府支出比重更低。从表1可看出,发达国家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08年一2014年都达到40%以上,新兴经济体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政府支出占GDP比重在2008年后开始超过30%。而我国的政府支出占GDP比重在2008年后开始超过20%,在2015年才开始超过30%。这一水平不仅与发达经济体的政府支出水平差距较大,而且也低于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但同时可以看出,我国的政府支出相对规模在近年来始终呈上升趋势,反映出我国的政府支出需求较大,未来政府支出可能进一步增大。

(二) 地方政府支出责任相对较重

我国的中央政府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以及中央政府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支出等。地方财政支出包括地区性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地方统筹的各项社会事业支出等。从相对比重来看(见图2),我国中央政府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约在30%以下,并且在2009年后下降至20%以下,地方政府支出占比达到70%以上,说明我国主要支出责任在于地方政府,而且我国地方政府支出负担不断增加。而我国2016年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约为45:55,尽管近年来中央政府已加强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负担仍然较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划分亟需进一步完善。

从国际比较看,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政府支出仍以中央政府支出为主(见图3),发达国家平均中央和地方政府支出之比约为8:2,与我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即使考虑到国家面积和单一制国家的因素,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中央政府支出占比也超过了50%,远远高于我国的相应比重。说明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地方政府支出比重较大。

(三) 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支出相对较低

从财政支出的功能性结构看,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项目分为公共服务类、科教文化类、民生事务类、经济事务类和其他支出五类。对比2007年和2016年我国政府支出结构(见图4),可以发现我国民生事务支出占比上升最快,由2007年的23%升至2016年的35%,规模由11677.63亿元上升至64655.87亿元,成为当前政府支出中比重最大的领域,说明我国对社保、医疗、环保以及社区事务等领域的支出迅速增长。我国对经济事务的政府支持依然较多,2016年支出规模为40094.78亿元,占总支出的21%,在各类事务中排名第二。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为18587.36亿元,占经济事务的46.4%,交通运输支出10498.71亿元,占经济事务的26.2%,为两个占比最大的领域。而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占比有所缩减,体现了财政支出中压缩政府消费和行政开支的倾向。同时,国家财政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传媒等领域的支出占比仍保持在20%左右,支出规模由9804亿元上升至37799.82亿元,说明我国对科教文化事业越来越重视。

从各国政府支出的功能性分类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相对不足,而经济事务占总支出比重仍然较高。据IMF统计(见图5),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超过了30%,医疗卫生的支出比重约在15%左右,而相比之下,我国的社保和医疗支出占比分别在25%以下和5%以下,仍相对较低。经济事务支出方面,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土耳其的支出占比都不超过15%,而我国的支出占比接近30%,说明我国政府对经济领域的支持仍然较强。此外,在教育支出方面,可以看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水平大致相当,说明近年来我国对教育非常重视。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