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感觉化语言分析

时间:2018-07-05 编辑整理:王佳玮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感觉化语言在小说中的应用,能够促使小说更加生动,基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描写,能够促使小说内的细节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将小说可感的艺术形象凸显出来。本文从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写实性感觉化入手,阐述了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超现实感觉化,最后总结了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感觉化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感觉化,语言分析

一、前言

感觉化指的是将各类感官凸显出来,在此基础上展开事物描绘、情感表达等。在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通过感觉化语言的细节描写,提升了小说叙事的生动性,升华了小说语言的艺术感。通过深入分析发现,没有采取细节描写的文章,本身不具备艺术形象,难以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也无法给作者身临其境的体验。与其他小说不同,莫言的小说在细节描写中追求的是个性化的人物风格、鲜明的形象对比。

二、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写实性感觉化写实性感觉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均是作者将自身的情感、生活经验、童年记忆转化为文字,并将文字赋予全新的感觉。莫言使用感觉描写物体的手法,能够提升文章的真实性,组建客观的事物声音、色彩,与读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情感沟通渠道。

(一)声音感觉模拟

声音感觉的应用,能够提升场景的逼真性,促使小说内容与读者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还能够赋予人物、事物鲜活的生命力。

在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黑孩子贴在白球墩上,如同粉墙上的壁虎一般,一下呲溜到水槽内,将羊角锤摸上来。迅速爬出水槽、直接钻井桥洞,最后消失不见。”“呲溜”不仅是一个拟声词,还是一个动词,能够直接将人物的重点与特性凸显出来,增加小说的生动性。使用拟声词充当实词,能够提升场景的生动性与逼真性。

(二)色彩感觉模拟

色彩词语的大量使用,属于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感觉化语言的鲜明特点,能够给人视觉、听觉双重感受,将色彩外鲜明的感觉呈现在读者眼前。在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使用了很多ABB叠音形式的词语,比如:红扑扑、蓝幽幽、清幽幽、油光光、黑洞洞等,这些叠加形式的词语,不仅能够强化读者的视觉效果,还能够提升小说环境的设置,将小说的重点情节全部烘托出来。

(三)其他感觉模拟

除了声音、色彩感觉之外,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含有大量的触觉、嗅觉、味觉描写,例如:“小黑孩什么都不想的时候,双手就会出现疼痛感,属于火急火燎的疼痛,每当出现这类情况的时候,小黑孩就会将手放在凉凉的石壁上,赶紧去回想过去的事。”

使用“火烧火燎”“凉凉”这两种反差鲜明的词语,使用冷、热之间的强烈对比,直接将疼痛提升了一个档次,给人以揪心的同感体验。在皮肉灼痛感上,也并没有从正面开始描写,而是使用嗅觉、感觉、味觉体验,将异样的感觉传达出来,使得黑色幽默凸显出来,给人以全新感受,在读者脑海中形成鲜明的印象。

三、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超现实感觉化

莫言的感觉化属于一种细节描写,这类全新的写法,能够借助作家的想象力,将平凡、客观的事物赋予语言魔力。给不具备感觉、气味的事物,以全新体验。

(一)感觉赋予

将原本不具有感觉的物体赋予其感觉,实现感觉的创造。例如在《透明的红萝卜》中有这么一段:“姑娘用两个手指将头发轻轻拈起,伸手一弹,头发就掉落在了地上,头发落地的声音很响,小黑孩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头发落地本身是没有任何声音的,但由于小黑孩是一个沉默的孩子,他习惯用沉默来保护自己,但这并不代表小黑孩的世界没有声音。其实也可以说小黑孩本身的幻想能力较强,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够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能够嗅到别人嗅不到的气味。用莫言的话说,小黑孩的沉默并不是无声,而是他自身倾听世界的最好方式,使得上帝赋予他鲜明的特性。

(二)夸张赋予

夸张赋予指的是,将其中的一个、几个感觉进行放大,并将其凸显出来。例如:“小石匠穿着一身劳动布的裤子,上装为劳动夹克式,同时套了一件火红色的运动衫,运动衫的领子翻出来。小黑孩盯着领口,如同盯着一团火一样。”

小石匠的出场,是从小黑孩的眼睛里呈现出来的。在他眼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特别,此处将小石匠的领口比作一团火焰,虽说是夸张手段,但能够从侧面将小石匠的活力与生命力凸显出来。现实主义作品描绘出来的神奇的自然产物,也是对现实生活的特殊表现,从现实入手给人以极点的振奋。

(三)跨越赋予

借助通感能够实现一种感觉朝着另一种感觉跨越,例如:“小黑孩将钻子抓起来,他听到自己手里在滋滋啦啦的响。如同握着一只知了一般,甚至鼻子里还嗅到了炒猪肉的味道。”

莫言的小说能够从视觉、听觉、味觉等界限出发,将各类感觉相互交织,实现各类感觉的沟通,形成一种跨界杂交,将独特的语言艺术凸显出来。通过描写手握铁钻的场景,作者并没有按照常规重点描写小黑孩痛苦的表情,而是用“滋滋啦啦”“炒猪肉的味道”这类跨界语言,使得读者的感官实现跨越,语言中的苦涩、无助,将小黑孩顽强、坚韧的生命力凸显了出来。从主观感觉出发,赋予外部世界以感觉与体验,采取视觉、听觉相互联系的方式,使得读者在声音、文字的刺激下产生视觉形象,使得声音明亮起来,给读者新奇、奇妙的阅读体验。

(四)感觉幻化

使用感觉化的语言,能够营造出超现实的意境。例如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小黑孩看到一幅奇特、美丽的图画,光滑的铁铲子,泛着清幽幽、蓝幽幽的光,同时还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就像大阳梨,拖着长长的尾巴……”

虽说这一段重点描写的是小黑孩的梦境,并采取现实与梦境相结合的描写方式,使用颜色将光线表示出来,促使光线有了属于自身的形状,红萝卜呈现出“金色”。梦境书写方式、感觉化的语言均属于莫言的亲身体验,在梦境中寻找创作的欲望,作者进行加工与修饰,将混乱的材料加工成连贯的文章,以此将神秘的感觉色彩凸显出来,给读者以全新的体验。

四、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感觉化的成因

(一)与莫言小时候的童年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莫言的童年与《透明的红萝卜》里的小黑孩基本相似,那时的他只有饥饿与贫困,不喜欢与人说话,只习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充满了好奇、幻想、灵性,大部分时候莫言只能将自己的生命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用心灵与大自然对话,并持续这种默默的对话。青蛙的叫声、河水的奔放、夜晚的村落,使得大自然中强烈的味道、丰富的色彩在莫言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从莫言的小说能够得知,他深爱着生他、养他的土地,使用原生态的感觉化语言,将自己童年记忆中的故乡融入小说中,为小说创造独具特色的艺术世界与语言魅力。甚至一些在人们眼中平凡且毫无意义的事,在莫言的笔下忽然有了生气、有了精神,成为莫言笔下的神秘精灵,将鲜活的生命力呈现在读者眼前。

(二)受蒲松龄的影响较深

莫言借鉴过蒲松龄来阐述观察力、想象力对小说内容的重要性,莫言认为蒲松龄是用一双艺术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耳朵去捕捉声音,将自身转换为小说的有心人,将家乡流传的狐狸故事、鬼故事、奇闻怪谈等作为小说素材。更巧合的是,莫言的家乡与蒲松龄的家乡只有三百里路的距离,甚至蒲松龄小说内的故事,莫言小时候都听爷爷奶奶讲过。这也使得莫言认为,耳朵阅读带来的体验相比图书带来的体验,更加丰富、巧妙,能够将生动、活泼的语言转化为文字,给读者奇幻的色彩,全新的体验。

五、结语

《透明的红萝卜》中大量应用感觉化语言,使得莫言小说具有了自身独特的个性。从莫言小说语言表达能够得知,莫言的文章均是以一个民间乡土作家的身份去领悟人生、感悟生命、反省现实、感悟社会的。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