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歪才·怪才:论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时间:2018-07-05 编辑整理:沈滨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以清末民初的天津卫为背景,刻画了十九位身怀绝技的“奇人”,其视角新颖,描写细致,将人物之奇作为小说的重心所在。我们把这些奇人分成三类研究,一种是向上仰视中的俗世奇才,一种是平等对视中的俗世怪才,一种是俯视批判中的俗世歪才。冯骥才的小说中既有对工匠精神的敬重,也有对传统民族文化弊端的反思。

[关键词]奇才,怪才,歪才,肯定,批判

每个作家都有一个自己的写作地图,正如说起老舍,就必然会想起北京;说起沈从文,就必然会想起湘西;说起莫言,就必然会想起东北高密乡,那么说起冯骥才,就必然会想起天津卫。冯骥才对这片土地充满深情,在《俗世奇人》的序言中,他这样写道:“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方刚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事实上,不同地域的人在心态上确实有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恰巧造成了地域不同的性格。

在这种地域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奇才、歪才、怪才就应运而生了。《俗世奇人》用了六万字,写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19个奇人,作家善于捕捉住每一个小人物的特点,故事短小精悍,看似没有关联,却都在天津卫的大版图上演绎着各自的人生悲喜剧,更像是一本本生动有趣的连环画。

一、向上仰视中的俗世奇才

在冯骥才看来,天津卫的民风淳朴,他们敬重手艺人,讲究“能耐”二字。“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待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在《俗世奇人》中,三教九流,行行都有能耐人,冯骥才的目光锁定了那些具有高超手艺的匠人,对他们的匠人精神发出由衷的赞叹。

《刷子李》讲述了一个粉刷匠的传奇故事。此人手艺极高,外号刷子李。“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么一个自信能干的人在一次刷墙时,被徒弟曹小三看到了“破绽”———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小说极力写徒弟的恐慌,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而师傅呢,却神情镇定地喊徒弟过来看,“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原来是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一个小洞。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却意味深长,“一提一松”两个简单的动作,却写出了手艺人的自信,真正的本事不是靠吹嘘的,全靠手上的功夫。

在天津,玩的三大样———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泥人张排第一,可见泥人艺术在天津人心中的地位。《泥人张》中,冯骥才对这位传奇手艺人更是极为赞叹。他没有正面去写泥人张的高超技艺,而是用了一句话开篇:“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小说全篇都没有写泥人张是怎样捏泥人的,而是写了天庆馆里的一场小冲突:财大气粗的盐贩子海张五,拿泥人张找乐子,说他在裤裆里捏泥人,泥人张没有回击,而是左手伸到桌子下边,从鞋底抠下一块泥巴,飞快捏弄,随后手一停,原来是把海张五的脑袋捏了丢在桌上,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全是海张五的泥像,旁边贴着白纸条———贱卖海张五。海张五只得花大价钱连模子带泥人全买走,才算平息了这场笑话。泥人张的高超手艺,不用细说,跃然纸上;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自信和自尊,在那个时代,他用自己的手艺和智慧,给侮辱者以重重的回击,没有一句话却胜似万句话。

二、平等对视中的俗世怪才

冯骥才的眼中既有能工巧匠,也有“各色”的能人,这类人有本事,脾气却特别。这类人,我们简称他们是俗世怪才。

《苏七块》中,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正骨医生,他的正骨手法,不像治病,倒更像变魔术:“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医术高明的人,在天津卫挂头牌,但是这个苏医生有个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苏七块的外号也正从这来。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牙医华大夫,面对摔坏胳膊的三轮车夫张四,苏七块对他的疼痛叫声无动于衷,因为车夫拿不出七块,而华大夫从后门绕出,悄悄把七块银元给了张四。张四的胳膊捏了几下就接好了,苏大夫送了药,而后又把七块钱还给华大夫,并告诉华大夫,不是自己心不善,而是规矩不能改。冯骥才的高明就在于,并没有站在任何立场对苏七块进行点评,只是在平等的对视中,赞叹他妙手回春的医术,但借华大夫的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这句话暗含作家不能理解苏大夫的这种不近人情的做法。医生仁心,若是没有华大夫相助,那么规矩大于人命,张四便无法接受救助,这样的规矩,在作家看来,是多么迂腐,他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各色。冯骥才对这类怪才寄予关注,在平等的对视中,目光满含深意,既有佩服的一面,也有温和的批评。

《蓝眼》讲述了古玩行的故事,蓝眼是江棠的外号,在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善于识别假画。蓝眼的外号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关键是“他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蓝眼鉴定了一幅名为“大涤子湖天春色图”为真画,花了十八两黄金买下。正得意时,外面出来流言,说裕成公的这幅画是假的,而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里有真画。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也心里发毛,请蓝眼去崔家看看。蓝眼去崔家发现自己这次看走了眼,和佟老板商量花了七十两黄金买下崔家的真画,回家一比,却发现,原先那幅是真的,刚买下的反倒是假的。自此,他得了一场大病,从此躺下,再没起来。小说一方面写出了蓝眼高超的技艺,“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另一方面写出了没出场的造假的黄三爷的厉害。蓝眼并不是败在鉴宝的技艺上,他火眼金睛,能耐不掺假,但是他却不能逃离一个普通人最大的弱点———禁不住流言闲语。围观和猜疑,是中国社会历来特有的景象,鲁迅用“伸长的鸭脖子”来形容麻木的看客;冯骥才却用一个未出场的黄三爷来书写这种社会氛围,黄三爷以造假、做圈套、放出留言斗败了蓝眼,黄三爷未必真有其人,“黄”取自炎黄子孙,“三爷”说明还有更多这样的人,比如老大、老二这样的角色,在这个社会里造假,并以造假获取最大的利润,最后使民众处在以造假为常态的社会,催生蓝眼这样的能人产生,再不断绞杀他们,这正是中国的国民劣根性所在,也是作家痛心疾首的所在。

三、俯视批判中的俗世歪才

在《俗世奇人》中并不都是正面的形象,还有一些丑角,他们看上去貌似有才,实则一肚子坏水,是冯骥才要批判和讽刺的对象。

《死鸟》中,死鸟是贺道台的雅号,他有两样能耐,伺候头儿,伺候鸟。伺候头儿就是拍马屁,当撒气篓子;伺候鸟,是因为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经他那双小胖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但是贺道台最后却栽在了一只八哥身上。这只八哥是林先生送他的,极难驯服,但模仿性又很强,能熟记人们平时随意说的种种话,比如贺道台跟夫人说的“太太起痱子了吧”。贺道台得意这鸟,一日把裕禄大人请到家做客,八哥听到“裕禄”二字,“忽然翅膀一抖,跟着全身黑毛全篬起来,声音又高又亮地叫道:‘裕禄那王八蛋!’”至此给贺道台惹了祸,等贺道台去抓扯它笼子时,它飞出来,落在树上,学着贺道台骂道:“死鸟,死鸟。”自此,贺道台得了这个外号。故事短小,却把当时趋炎附势,无才无德的贺道台的嘴脸刻画得非常传神。他所谓的才,不过是一点歪才,用来给自己谋取生存的手段,比别人更熟练罢了,最后竟栽在了自己擅长的事情上。这种忍俊不禁的结局引人深思,当真理被颠倒,当把反常当正常的时代出现的时候,清醒者便会意识到这种荒谬,就会深思这种社会的合理性所在。

《酒婆》里,写了一个孤苦无助的老婆子,每天花两角钱来买醉。酒婆没有名字,衣衫破烂,头发乱、脸色黯,赛个叫花子。她生活的辛苦不用多说。喝酒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技能,可是冯骥才却写出了这个酒婆喝酒后的醉态,极为有仙气,“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转的大伞”。小说的重点其实不在酒婆,她的醉酒之美和卖酒人的丑形成鲜明对比。“老板人奸”,只四个字就概括了这个首善街上酒店老板的特点。他往酒里掺水,大家明知这一点,却谁也不捅破这一层。等到老板娘怀孕,老板良心发现,不再掺水时,悲剧就发生了,酒婆不明状况,在本该酒醒的十字路口,遭遇惨事。老板却开始怀疑自己想做好人的想法。酒婆的死因和这个以作假为常态的冷漠社会不能说没有关系,麻木的看客因为贫穷而集体失语,他们不能也不愿说出真相。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冯骥才深邃的一面,他直接继承了鲁迅对国民劣根性批评的精神,但是他要比鲁迅温和,用欧亨利式的结尾引人深思: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这个问题从五四时期以来,无数启蒙先辈探讨的问题,其实在今天仍有继续探讨下去的必要。

冯骥才曾说:“天津人身上有北方人的豪爽,人情厚重,天津人争强好胜,但又总是用自嘲的方式挖苦别人,天津人的黑色幽默随处可见,天津人性格中有比较硬的东西。”小说中既有作家想要肯定的人物,比如刷子李、泥人张、张大力、狗不理等,他们具有时代的工匠精神,是每个行当里的能耐人,他们对手艺的讲究,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的认真是值得我们这个时代学习的。《俗世奇人》里还有一部分是褒贬都有的,比如苏七块,妙手回春的同时,缺少点医者仁心;蓝眼,火眼金睛的同时,缺少点自信。还有一部分则是作家讽刺批判的对象,比如死鸟贺道台、酒里掺水的酒店老板、靠卖嘴皮子的杨巴等,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良知和道德的欠缺。作家用看似轻松的笔调,写出了对民族前途的忧思。特别在今天,工业化浪潮中,传统手工业衰微,我们提倡大国工匠的时代,也许像刷子李等这样有能耐的匠人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