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评价研究

时间:2018-07-06 编辑整理:王亚萌,杨传喜,陶倩茹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以农业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民族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现状、配置结构开展分析。利用突变理论 与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各省份总指标及子指标的得分和排名,找出其优势、不足及原因,并结 合民族地区省份的发展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为改善和提升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以及配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突变级数法

少数民族地区简称“民族地区”,在行政区 划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5 个自治区和云南省、贵州省、青海省 3 个多民 族省份。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 支撑,对民族地区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进行测算和评价,有助于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资源的作 用,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发 展提供有效的支撑。从已有文献来看,学者主要 从模糊数学、SPA联系函数、层次分析法、数据 包络分析法(DEA)、主成分分析法、灰色理论、 熵值法、理想解法等方面来对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配置效率、配置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以 农业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民族地区农 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突变 理论,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测算其科技资源配置 能力。进而结合民族地区省份的发展特征为其配 置能力的提高、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有针对 性的政策建议。

1 突变模型的基本原理

 突变级数法来源于突变理论,是通过动态拓 扑理论构造数学模型,从而通过描述、预测自然 现象与社会活动中事物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 研究各个临界点间的相互转化来分析动态系统特 征,可用于状态评价和趋势分析[1-2]。突变理论 是由法国数学家勒内·托姆创立的一门应用数学 工具研究系统行为演变非连续现象的学科,属于 非线形科学理论的组成部分。突变理论实际上指 的是初等突变理论,它的数学渊源是根据势函数 把临界点分类,进而分析各临界点附近非连续性 态的特征[2-4]。势函数定义为状态变量与控制变 量的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V V= (α β, ) ,其中α 表示系统的行为状态,β表示影响和控制状态变 量的性质。对于突变模型的势函数 V x( ) ,它的 所有临界点集合构成一个平衡曲面,令其一阶导 数为零可得该平衡曲面方程,它的奇点集可通过 令其二阶导数为零得到。由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 为零然后合并,即消去x可得到突变系统的分歧 点集方程,分歧点集方程表明诸控制变量满足此 方程时系统就会发生突变。通过分解形式的分歧 点集方程导出归一公式,由归一公式将系统内诸 控制变量不同的质态化为同一质态,即化为状态 变量表示的质态。

突变级数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评价对象的总目 标进行分解,组成具有递阶层次的评价体系,每 一层次由若干个评价指标组成,由低层指标向高 层指标逐层综合,再把各层的控制变量代入相应 的突变数学模型中进行归一化计算,对同一对象 的各个控制变量采取“大中取小”或取平均值的 原则,从而得到各层次的突变级数值,最后求出评价对象的总评价值[5-6]。突变系统有 3 种最常 见的类型,分别为尖点突变系统、燕尾突变系统 及蝴蝶突变系统。

 

归一公式是利用突变理论进行多准则决策的 基本运算公式,它将系统中不同质态的控制变量 归化为可比较的同一种质态,即由状态变量表示 的质态,从而对系统进行综合量化递归运算,最 后归一为一个参数,即求出总的隶属函数,从而 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我国农业科技资源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 础理论研究、现状及问题研究、配置效率与配置 结构研究以及产权和公平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 主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传统的农业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配置能力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熵权法等,这些方法均需要确 定权重,而且计算量较大,将突变级数引入到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评价研究中,一方面,通 过运用该模型对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系统进行多层 次分解,剖析配置系统的复杂性,然后利用突变 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突变模糊隶属函数, 可以对指标偏离度进行综合的量化运算;另一方 面,运用突变级数算法可以得到每个配置主体的 综合得分,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大小可以在 一个统一的标准下进行量化排名,有利于分析影 响各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主要因素。

2 评价指标选取

 农业科技资源是农业科技人力、财力、物 力、信息以及农业科技成果资源等要素相互作用 而构成的系统,是用来揭示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发 展活动规律的知识体系以及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成果的总称[7]。从已有相关文献对农业科技资源 配置的研究,参考陈祺琪等[8]、魏章进等[9]的指 标构建方法,同时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全面 性、可比性及其评价模型的兼容性原则,本文构 建了民族地区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 1)。主要从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水平和农业科 技资源产出水平两方面衡量各民族地区的农业科 技资源配置能力。

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内容上来看,投入资源 主要包括: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业科技财力资 源、农业科技物力资源等 3 个方面。一般来讲,这几方面在任何科技活动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最基本的投入要素,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将最终决 定一个国家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进而影响农业 经济及社会发展。对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投入水 平,用科技人员活动数量 (B1 ) 衡量人力资源投入 的总量,用研发人员全时当量 (B2 ) 衡量人力资 源投入的工作时长,用科技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 (B3 ) 衡量人力资源投入的质量。这 3 个指标可以 比较全面的反映各民族地区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 技人力资源的投入水平。在物力资源投入方面, 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 (C1 ) 、科研基建 (C2 ) 、年末 固定资产 (C3 ) 决定着当年与科研产出紧密相关的 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可以用来较为全面地 衡量农业科技物力投入水平。科技活动经费内部 支出 (D1 ) 体现了农业科研机构的资金利用能力, 财政拨款占科技活动支出比重 (D2 ) 代表着政府 对于各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程度,研发经费 内部支出 (D3 ) 可以反映科研经费的投入及利用状 况,因此选取这 3 个指标衡量农业科技财力资源 投入水平。在产出指标方面,已有相关研究一般 以发表科技论文数量 ( A1 ) 、出版科技著作 ( A2 ) 、 专利申请数量 ( A3 ) 、课题数 ( A4 ) 作为产出指标衡 量产出能力,因此本文也遵循这一指标构建原则 (表 1)。

 

 

分析法根据其重要性对各二级指标进行排序,继 而根据突变级数法,利用蝴蝶突变模型计算各民 族地区科技资源产出指数,利用燕尾突变模型计 算各民族地区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指数,继而得到 各民族地区科技资源的配置能力。

4 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突变级数法,对我国民族地区 2009—2014 年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进行了测 算与分析。由于实证研究涉及的省份地区数量较 多,则以 2014 年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介绍实证过 程,其余年份、省份同理。实证过程如下。

(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选取 的指标既有绝对数也有相对数,其单位和特征各 不相同,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和分析,所以首先对 数据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将所有数据转化 为[0,1]之间的数值。对 2014 年标准化处理后的 内蒙古自治区数据见表 2。

 

(2)对于科技资源产出指标族A,有发表科 技论文 ( A1 ) 、出版科技著作 ( A2 ) 、专利申请数量 ( A3 ) 、课题数 ( A4 ) 4 个控制变量,因此选用蝴蝶 突变系统。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发现 A A 1 2 、 、 A A 3 4 、 4 个指标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其为互 补型指标,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技资源产 出能力为:

 

 

(4)测算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技资源的 产出能力及配置能力后,利用公式 E XY i = / 即 可求得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为 0.65/0.88=0.74。具体结果见表 4.

5 评价结果

由表 4 可知,民族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 力最高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云南省,综合得 分均值大于 0.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技资 源配置能力逐年稳步提高而云南省农业科技资源 配置能力波动下降,且在 2014 年下降到第三位。

各省区农业科技资源的投入产出都有着较高 的关联度,并且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高的省区 科技资源投入都相对较高。因此,民族地区只有 不断完善农业科技资源的投入机制,拓宽科技投 入渠道、加大农业科技资源的投入,才能进一步 发挥农业科技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 对于大多数配置能力较低的其他民族地区省份,由于其农业科技基础更为薄弱,农业科技资源稀 缺程度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因此导致农业科 技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影响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

从时间序列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技 资源配置能力增幅较快,从 2009 年的 0.28 增加 至 2014 年的 0.74。广西壮族自治区稳步小幅提 升,贵州省在考察期内基本没有变动,保持了较 为平稳的配置能力。而青海省配置能力波动较 大,2010 年配置能力得分仅为 0.35,但 2013 年 为 1.13,2014 年又回落到 0.67。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不断增加R&D经费的投入 强度,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已经逐步完 善了科研基地的建设,改善了科研条件,使得农 业科技资源的配置能力逐步提高。虽然配置能力 有所提高,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青海省由于农 业科研投入资金波动较大,但其产出稳定在一个 的较低水平上,因此,其配置能力波动较大。

 

从整体来看,8 个民族省份农业科技资源配 置能力差距显著,排名最后的西藏自治区农业 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在 2014 年仅为 0.16,而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达到了 1.10 和 0.98,配置能力差距十分悬殊,这也使得以农业 为基础的民族地区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创新驱动 发展不强,经济差异逐渐加大,科技对推动民族 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以 2014 年为例,对各指标详细的得分进行 讨论,剖析民族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具 体影响因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技资源配 置能力最高主要是由于产出能力较高。云南省农 业科技资源投入能力最高,其中人力资源和财力 资源投入指标位居民族地区首位。广西壮族自治 区农业科技资源投入产出能力都较高,影响其进 一步提高的原因在于财力投入不足,需要加大农 业科技财力资源的投入力度,同时保持稳定的科 研产出。排名靠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3 个民族地区产出能力、人力资源投 入指数、物力资源投入指数、财力资源投入指数 都相对较低,从而导致配置能力得分较低。从具 体的民族地区来看,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西 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 个省份的农业科技 资源投入能力有待提高。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要 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 条件,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青海省、宁夏回族 自治区要不断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科 研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需要大力投 入科研资金,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作为一种基于状态分析的动态评价方法,突 变级数法无需对指标赋以权重,只需要按照指标 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在一定程 度上减少了人为赋权的主观性,其评价结果比较 合理、客观[11]。由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系统比 较复杂,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受到诸多因素的 影响,因此运用突变级数法构建递级模型在一定 程度上弥补了农业科技资源复杂系统动态、不连 续、突变所导致的可预测性低的缺陷,较其他方 法更为客观、准确地揭示了农业科技资源系统的 变化机制。

运用突变级数法测算民族地区农业科技资源 的配置能力,8 个民族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 力的优劣只是相对的。现对民族地区今后农业科 技资源的配置,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研发经费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力和科技 财力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指标,民族地区有着较 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如何把自然资源转化为资源优势决定着民族地区 发展的潜力。尤其当前在这 8 个民族省区配置效 率、配置能力较低的情况下,一方面,应当广开 科技经费之源,不断增加科研投入,通过适当的 吸引外资,吸引农业科技企业的投资,提高研发 经费投入强度,从而完善基础科研设施,可以创 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想要提 高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能力还需要解决配置机制不完善、配置体制不灵活的问题。例如,广西壮 族自治区的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科技 企业有着较多的机构和专业重复设置,造成了农 业科技资源的浪费,分散了本来就匮乏的农业科 技资源,一部分农业机构没有硬性的绩效考核指 标也使得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因此,应当积极学习东部地区的农业体制、机制 的改革,评估当前农业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合理 性,只有创造出比中东部发达地区更好的政策条 件,才能吸引全国优秀的农业科研人员扎根西部 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农业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 的力量。

(2)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云南 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这 8 个少数民族居 多的地区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技力量长期处于落后 状态,并由于其地理位置大多处于边远地区,地 形复杂多样,远离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中东部平 原地区,因此农业科技资源十分匮乏,仅有的农 业科技资源也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大田作物的种植 业,而在畜牧业、水产等领域投入严重不足,过 度的行政化使得农业科技资源按照政府意愿进行 分配,而不能按照市场所需来配置到合理的领 域,民族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不仅 要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重点领域的关 键农业技术要有所突破,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科 技含量,而且要建立健全多元利益整合机制,对 于农业科技管理的主体、农业科研活动的主体以 及农业科技服务的主体利益都要兼顾,在一定程 度上对农业科技资源进行宏观调控,更多的要交 给市场来解决,合理处理好民族地区各科技主 体的利益,合理对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进行 优化。

(3)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现已逐渐成为一种 重要农业科技战略资源,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实现 如何实现共享己成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提升 的核心内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最重 要的主体之一就是高等院校,而民族地区只有内 蒙古自治区的“内蒙古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石河子大学”与“新疆大学”、西藏自治 区的“西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夏大 学”、青海省的“青海大学”、云南省的“云南大 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广西大学”以及贵州 省的“贵州大学”9 所“211”工程院校,然而 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具有农学专业设置,因此,高 等学校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要逐步 建立起农业科技服务的共享机制,通过政策鼓 励、资金扶持等手段,逐步发展民族地区高校和 农业科研机构的网络现代技术,将民族地区与全 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信息资 源统一整合起来,实现不同地区的农业科技信息 共享。

(4)八大民族省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自 然资源特点显著。农业科技资源的发展离不开当 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各省区应当根据自身资源禀 赋、环境条件和产业基础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 农业发展路径。例如,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的山区 省份应当摈弃对当地种植业技术的开发,适合发 展畜牧业的部分省区应主要提升畜牧业科技资源 的配置能力,在农业科技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区可 以适当减少对农业科研领域的投入,转而增强对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研究,加大投入进行技术的 推广,提升农业生产力,从而提升民族地区各省 份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能力,在充分保证第一产 业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提升农业科研机构的综 合竞争力。对于民族地区农业科技企业的知识产 权问题也应进行相应的保护,应建立健全风险投 资机制,优化产权管理制度,不断建设和完善民 族地区农业科技资源创新发展的机制与平台。

(5)我国民族地区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十分匮 乏,地理位置的区位劣势使得贫穷落后成为其主 要的特征。农业科技人力资源有其独特的经济属 性和主观能动性,其发展紧紧依赖于社会环境, 因此,民族地区想要吸收优秀的农业科技人力资 源十分困难。要想加大吸收外来人才,就首先 要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以及生活条件,不仅能吸引来优秀人才,而且能保 证留得住。同时,需要不断学习先进地区产学研 协作模式,塑造有利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提 升的良好环境和科研环境,要在吸引人才的基础 上,加快培育民族地区优秀的农业科技人员,扩 充农业科研队伍,提升科研人员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斐, 杜德斌, 李桓.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比较 优势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12(8): 1198-1205.

[2] 徐丹丹, 刘凯元, 曾章备, 等.我国区域农村金融生 态环境评价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16(4): 70-80. DOI: 10.13246/j.cnki.iae.2016.04.009.

[3] 张玉娟, 汤湘希.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的企业创 新能力测度: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J].山西财经 大学学报, 2017, 39(8): 15-27. DOI: 10.13781/j.cnki. 1007-9556.2017.08.002.

[4] 王斌会, 伦婉晴.知识产权产品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 研究: 基于突变级数法和ARDL模型[J].数理统计 与管理, 2017, 36(3): 530-540. DOI: 10.13860/j.cnki. sltj.20170220-002.

[5] 翁钢民, 鲁超.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旅游产业竞争力评 价研究: 以西北五省为例[J].软科学, 2009 (6): 57- 61.DOI: 10.3969/j.issn.1001-8409.2009.06.013.

[6] 李柏洲, 苏屹.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区域科技创新能 力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2(6): 90-101.DOI: 10.3969/j.issn.1002-9753. 2012.06.011.

[7] 杨传喜.基于系统论的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研究[J].系统 科学学报, 2010(4): 75-78.DOI: 10.7666/d. Y2004746.

[8] 陈祺琪, 张俊飚, 程琳琳, 等.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 区域差异分析及驱动因子分解[J].科研管理, 2016, 37(3): 110-123.

[9] 魏章进, 宋时蒙.我国R&D资源配置水平的空间差 异及其分布的动态演进[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7, 32(3): 4-15.

[10] 陈晓红, 彭佳, 吴小瑾.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 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J].财经研究, 2004, 30(11): 5-15.DOI: 10.3969/j.issn.1001-9952.2004.11.001.

[11] 赵宏波, 马延吉, 苗长虹. 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的 国家战略经济区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及障碍因子: 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例[J].地理科学, 2015, 35(12): 1525-1532.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