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18-09-04 编辑整理:陈晨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新常态背景下,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出更迫切的要求,与之相适应,高等教育领域也应适当调整改革战略,同时由于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的动态互动关系,高等教育改革又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的长足发展。但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存在时滞性,故本文针对在新常态经济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紧迫性,提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等教育协调性发展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高等教育的协同互动关系

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要适应当前我国新经济大背景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等教育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使高校的人才结构得到优化,并真正适应产业调整的需要。因此,要把握好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互动关系,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等教育改革

任何经济体的内部结够都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济内部各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经济的变化对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出新要求。高校应该做好长远的教育规划,在人才培养上做出事实调整,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只有做到人才培养以现实需求为导向,高校培养的学生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综合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高校应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知识型人才。根据大学和职业学院的特点,高校人才培养调整机制应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另一方面是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调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既要重视大学对知识型人员的培养,又不能忽视职业教育对专业技能人员的培养。

产业结构的变迁直接表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并通过供求关系影响劳动力的价格。这种价格影响机制造成特定技能的劳动者的价格提升,并传导到教育体系内部,促使教育系统进行新的专业设置选择。当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信号明显时,产业得分调整会带来教育的迅速改革和跟进,并导致更合理专业设置。因此,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教育的改革,促进教育体系培养出拥有合适技能的劳动者。

(二)高等教育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高等教育改革是为了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并进而优化人才结构,使高校毕业生一进入劳动力市场即成为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产业结构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市场会自觉地引导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提升,而教育的改革含有更多的人为因素,与产业结构相比具有更大的滞后性。同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学科建设具有较长的周期,因而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会表现出滞后于产业调整。在实际操作中,要实行人才结构调整先行,优化人才结构从而提升产业结构。教育改革要有一定的超前性,才能与社会需求同步,同时也会直接推动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而如果忽视了高等教育这一特点,将会造成长期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引起企业的长期人才需求不足,延缓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推动作用。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高等教育改革的动态平衡

由于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存在很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因而整个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比较复杂且灵活多变。而高等教育在调整过程中既要保持知识的继承性和可持续性,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科分类的问题,因而调整过程相对缓慢,灵活性较差。教育结构不可能完全满足始终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只能是相对的。所以教育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动态的、相对的适应过程,而非绝对的对应关系。因此,即使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当前是相适应的,也并不意味着在将来也会适应。在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时不应该追求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绝对平衡,而应该适时、合理地进行调整,以保持两者动态平衡。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调整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其人才培养是围绕社会需求进行的,为了保证这种动态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高校在进行教育改革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尽量避免改革滞后性造成的不利情况。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教育结构的深度影响

教育结构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可大致分为教育层次结构和教育科类结构。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结构主要受产业结构的制约,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制约着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动制约教育科类结构的发展。

(一)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是人力资本结构调整的重要导向,产业结构内部的优化对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要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而定,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培育出不同层次、掌握不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满足产业发展所需的数量充足、知识匹配的人才。教育层次需随时跟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调整内部各层次人才的培育规模,以满足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体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加以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招生制度也开始显出一系列弊端,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并没有及时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优化调整。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结构越来越不匹配。

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如下途径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并通过影响工资结构来引导不同学科毕业人数的变化。就业与工资是追求高等教育学位行为人的直接目的和最终动机,毕业后就业风险越低,就业越有保障,某学科所能带来的工资越高,则越能吸引更多的人选择该学科,进而导致学科结构的变化。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还会导致新学科的出现和就学科的消亡,这也是导致学科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第二,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一些中间变量如利率、价格等宏观变量发生变化,最终影响个人的学科选择,进而改变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个人是在一定社会的背景下做出对高等教育学科的报考选择,如果学科能带来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稳定收益,则报考某学科的人数就会增加,反之就会减少。因此,间接的社会环境变量也是改变学科结构的重要因素。

三、新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对策探讨

(一)适应新常态,形成学科专业结构协同调整的促进机制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反映着一定时期内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发展、社会分工对高级专门人才种类、层次、规格的要求以及对人才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对人力资源提出新要求,高等教育应及时发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动向,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步伐,主动融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促使学科专业建设契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适应新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改革

从我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看,实用性、职业型、技术型人力资源应为社会生产劳动力的主要群体。故必须加快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改革,实现教育层次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发展。在许多高校对“研究型”大学目标趋之若鹜的冲动下,教育管理部门必须保持头脑冷静。应确定研究型大学的标准,划定范围。一般高校应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的培养,按照市场需要与社会需要设置专业和配备师资,对非适应性、重复性的专业实行“关停并转”。同时,要更加重视高职层次的教育,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

(三)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教育投入,合理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首先,政府应加大教育投资,并赋予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高等院校没有形成一套独立的盈亏机制,国内院校不可能像欧美的大学那样通过自我经营来实现资金的正常周转。当前阶段,高校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划拨,而政府对高校的行政性干预也比较严重。因此就要求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又要尽量减少对高校的行政命令干预,为各院校保留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并将毕业生就业情况纳入学校领导绩效考核之中,以保证学校的各种政策方案均以市场用人需求为导向。针对当前职业教育落后的现状,政府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拓宽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途径,引导社会公众重视职业教育。其次,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合理推进高等教育改革。高校是高等教育的执行者,也是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和调整的主体。高校在合理安排各学科专业的同时,应该将市场信息引入教学当中,做到适时对专业设置进行科学地调整,以便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市场信息保持良好的同步性。同时,高校应该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将企业实习和实践活动引入教学当中,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工作技能。高校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与用人单位的互动交流,走出一条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综上所述,在“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新经济发展态势下,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具有较大启示意义,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较之于产业经济发展具有一时滞性,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管理者必须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制定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能在总体上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