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跨学科团队建设与管理初探

时间:2018-09-18 编辑整理:陈跃平 卓映宏 冯洋 蓝佼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建设临床跨学科团队是当今时代临床科研取得成果的有效方式,但其理论及实践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概述跨学科及临床跨学科团队的主要特征,完善其建设与管理的机制是在“大科学时代”中获得成果的必经之路。本文就跨学科概念以及它与整合医学联系等方面进行简要述说,针对临床跨学科团队建设与管理中存在问题给予指出,并从团队意识、资源整合以及制度管理方面提出相应的意见。旨在为临床跨学科团队模式的建设与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学科,整合医学,团队建设

人类与疾病的抗争自人类诞生以来便没有结束过,从原始的自然医学研究到现在的细胞甚至是基因工程研究都展现出对生命的敬畏。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大科学时代,在这时代中对于临床医学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的问题也越发复杂,仅仅靠单一团队的努力已不足以跟上现在的临床科研步伐。多学科、跨学科合作模式正逐渐成为临床科研团队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样,临床跨学科团队的建设也成为当今世界科学不可忽略的新方向。

1跨学科介绍

1.1跨学科的概念

学科的概念是对人类客观事实的细分,而客观事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因此学科也可以理解为在科学实践中的一种发现与总结。“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是指在研究主体不变的情况下,联合不同学科,打破学科细分所产生的壁垒,跨越不同研究领域的一种团队模式,是解决复杂社会及临床问题的重要手段。“跨学科”一词最早出现于1920年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的文字记录中,192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R.S.Wooddorth首次在会议中提出,它主要目的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独立的学科相互整合,形成新的事物并产生新的成果。

“跨学科”的另外一种说法是“交叉学科”,其在英文中的表达也是“interdisciplinary”。国内跨学科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前对于这类事物的翻译一直为“跨学科”,但在钱学森发表了对“跨学科”的观点后,其便更多地被译为“交叉学科”。“超学科”、“横学科”、“多学科”等与之相关的术语代表着跨学科研究的一定深度,他们在研究方法与内容上有着相似性,但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不同团队理解存在着差距,它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总之,“跨学科”团队的建设已经逐渐成为了科研团队的主要方向,其在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情况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见表1),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2跨学科的目的及其优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研探索的深入,单一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于日益复杂的问题相对变得力不从心,这便需要通过不同的理论、方法来解决,这也使得不同学科之间,从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再到研究方法上都需要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TS库恩的“范式论”指出,所有学科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它们的理论、方法、对象、范例及研究方式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种整体便可以称为“范式”。跨学科的目的便是基于现在可行理论构架上,对复杂问题使用多方法研究。这种使用多角度、多方法的模式使学科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从相互支持发展为相互渗透,形成一种新的“范式”,且更容易取得创新性成果。

1.3跨学科与整合医学的关系

1.3.1整合医学概述:整合医学(holisticintegratedmedicine,HIM)主要是将医学各领域先进的理论知识同临床各个专业相结合,并根据个人具体情况以及社会、环境、患者及家属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更符合人体健康的医疗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代医学分科过细,互不联系,从而导致的疾病治疗水平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它的提出是对现代医学的革命,是返璞归真,让医学回归本源的一种新的模式。

1.3.2整合医学与跨学科团队:大体上说,整合医学与临床跨学科团队相似,它们都是通过结合多学科的专家学者解决复杂的临床医疗问题。但是细看之下,他们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整合医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病的人,从患者各个方面进行整体考量,从而制定出最优的治疗方案,得到最好的治疗结果,其更像是全科医学的升级版本,将不同专业的医生视为一个整体对患者的治疗形成最好的决策。而跨学科团队所面对的则是疾病本身,其主要的目的通过多学科多模式的结合,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研究,进而形成一种多学科解决该疾病的“范式”,是一种从临床研究到基础研究最后再回归临床的团队组建模式,其更像是转化医学与全科医学的有机结合体。如果说整合医学更适合服务于临床患者,那临床跨学科团队将更能帮助人类战胜疾病。

2跨学科团队建设管理

2.1建设跨学科团队的原因及必要性

随着当今时代的“知识大爆发”,传统的“手工作坊式”或“闭门造车式”的临床科研已经落伍,现实社会对新型l临床科研方式的要求也空前的渴望,集体的、团队的科研模式逐渐替代了个体、自发的模式,因此,跨学科团队应时而生,成为现代临床科研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跨学科团队的出现,使得临床科研的目的更基于实际,通过不同研究方式的整合来解决同一个临床问题。

2.2跨学科团队特征

Beattie等在其研究中指出跨学科团队的特征主要应从几个方面考虑:(1)核心团队成员。这一部分人员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参与团队项目的讨论和决策,制定团队的研究内容及方向,理想人数为4人~9人,由共同合作意愿的人员组成;(2)团队成员需要同一个目标,为同一个临床科研任务共同努力;(3)活跃的思维模式是跨学科团队必须具备的,这也是跨学科动力源泉,只有灵活地整合现有资源,制定完整的发展路线并不断更正错误,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4)团队的管理模式需要以项目的策划和实施的全过程为工作核心,以项目预期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为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对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予以奖惩,即项目负责任制;(5)反复检验,严格审查,保证研究的准确率及高效性;(6)多方定期交流,获得更多的研究数据,加快主要方向的研究进度。国内也有学者对此类团队的特征进行了概述[1引,认为任务导向性、关系依赖性、团队精神以及协同性是一个科研团队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临床跨学科团队在团队的基础上融合了新的元素,将不同专业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从而促进研究成果的产生。

2.3跨学科团队建设国内现状

2.3.1临床跨学科团队合作形式:对于跨学科团队,其主要合作形式有简单交流式、方法借鉴式、项目合作式及平台发展式。这四种形式是跨学科团队从萌芽到成熟的渐变。简单交流式指信息方面的共享,方法借鉴式是借助其他方法的深入研究,项目合作式是对跨学科团队的更深层次的探讨,而最高级的为平台发展式,这也是当前阶段最成熟的模式。

2.3.2临床跨学科团队建设基础: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这是大部分跨学科团队的基础。这种渐变也充分利用了各个学科的资源,在传统的科研团队发展模式上,通过学科方向的重组,选定跨学科研究方案。但是,许多跨学科团队是基于科研平台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临床跨学科团队,不同的平台所拥有的资源差距较大,规模越大的平台所具备的科研资料越为充足,能提供的合作经验也越丰富,取得的成果也更为突出。这也是临床跨学科团队发展参差不齐的主要因素。

在临床科研中,往往会接受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单一学科很难独自解决,这便需要组建跨学科专家课题小组进行攻关研究,这是跨学科建设的另一种基础。这种基础形成的团队目的明确,但由于其项目具有一定是时限性,在项目完成后往往将由于没有共同的合作目标而面临解散。

2.3.3临床跨学科团队发展模式:临床跨学科团队的发展模式可以有以下三种:(1)团队组建式,即从现有的不同学科临床团队中挑选出杰出的成员,从而形成临床跨学科团队。这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团队成员水平不足的风险。(2)网络组建式,通过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使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临床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相互交流,以此解决重点项目。这样的模式相对简单,得利于信息化技术,其资源利用率更高。(3)复合发展式,该模式是将团队组建式与网络组建式相结合,在线下抽调人员组成新团队,在线上联合各个领域专家,既加强了团队间的实践,也整合了多方面的资源,实现更加广泛的合作。这也是临床跨学科团队目前阶段最为理想的发展模式。

2.3.4临床跨学科团队组建问题: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都会遇见挫折与挑战,对于跨学科团队也不例外。

(1) 学科壁垒:临床跨学科团队的组成是由不同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组成,其目的是通过不同学科理论对疑难问题作出决策,但由于其不同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学科壁垒,完全整合这些资源将会遇见一定的阻碍。

(2) 高水平人才缺乏:这个问题相对普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高水平人才的不足是客观事实,年轻高水平人才更加稀少。有学者统计指出L181,国内一级学科的知名高校的学科带头人45岁以上占用65%~70%,青年优秀工作者明显不足,部分团队为了发展设有特聘岗位,但空置率却非常之高,直接影响到临床科研团队的发展。

(3) 团队建设趋于形式:临床跨学科团队的建设是相对困难的,部分团队仅仅是因为项目需要不同学科的参与,从而将其他学科相互拼凑,应付了事。这样的团队成员混乱,目标模糊,将很难取得学术上的成就。团队的发展离不开成员的共同努力,但因为这样组建的团队在人员的组成上没有进行深思熟虑,成员间的相互交流也比较稀少,不可能保障团队的发展与进步。

(4) 团队的发展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临床跨学科团队的管理应该为导向性管理,其目的就是要遵循各个学科人员发展的规律,为其制定最符合的培养方式,使团队成员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管理是一种集策划、协调和服务于一身的宏观管理模式。目前,对于跨学科团队的管理模式仍然趋于表象,单纯对项目及其经费的考核是明显不足的,只有为成员制定更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及激励措施,才能更好地获得科研成果。这也正是目前环境所缺乏的。

(5) 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随着各种岗位、职称竞争的益激烈,原本已经组建的团队也并没有表面上看见的这么和谐,很多的团队表现出来的是“虚”。团队形同虚设,缺乏凝聚力,创新力低下,完全只是被项目合同所困住的不同个体。成果不共享,喜欢“近亲结合”畸形发展,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原本潜力巨大的新型团队无任何成果,阻碍科研的进步。

(6) 缺乏宏观布局:对于新型团队的发展,宏观的布局必不可少。目前对临床跨学科团队的整体规划相对盲目,毫无针对性的发展路线制定及缺乏结构设计的未来规划,并不能充分发挥跨学科的优势,也不利于资源整合和挖掘创新能力,更不利于临床跨学科团队的发展。

2.4跨学科团队的几点建议

根据临床跨学科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临床科研的主要承担者,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团队意识:团队凝聚力在临床跨学科团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团队教育,提高成员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是建设好临床跨学科团队的必经之路。首先需要通过团队教育,让每位团队成员意识到自己对团队的重要性;其次需要获得更优质的项目任务,带动成员工作激情;最后,需要大力发扬无私的精神,放下隔阂,为同一个目标努力。

(2) 优化资源整合:由于多学科的相互结合,不同学科的差异也相对较大,因此,优化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凝聚学科力量,才能取得突出成果。对于需要长期合作的跨学科团队,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团队带头人也应该随之更换,这样才有助于真正地消除“学科壁垒”,达到不同学科问的动态平衡。对于在研究项目中有主要作用的成员,应大力培养,使其快速成长,并作为“龙头”带领团队向前发展。这样,团队之间的合作将会更加默契,分工更加明确,得到整体提高。

(3) 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合理的团队内外管理制度建设包括行为规范、考核评价体系、奖惩措施等,它们能保证团队的高效运行,是必不可少的。外部制度指的是人员挑选、岗位任职、科研评价制度等在临床科研单位管理层面的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弊端,突破这些将为团队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内部制度则包括利益分配、人员聘用、绩效考核等方面,也需要改善。彭小平卫阳认为,对于跨学科团队,内部需要营造出一个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研究环境,临床科研单位也需要设立专项经费、设立项目等,保证团队合作的顺利进行。从内外两方面促进临床跨学科团队的发展。

3总结总之,临床跨学科团队的建设作为当今时代临床科研的主要发展趋势,其在团队平台、人才管理与激励、约束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缺陷,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时间去完善这些问题。只有这样临床跨学科团队才能在大学科时代中茁壮成长。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