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时间:2018-10-25 编辑整理:田禹,马小静,陈永磊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但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等诸多原因导致就业问题凸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就业问题关系到毕业生发展和在校生的心理稳定,更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稳定。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和基础,在学生成长及就业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实践与思考,把日常管理工作与就业指导相融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思路与方法,以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健康有序发展从而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0引言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促进和影响大学生优质就业的重要因素。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教育水平逐渐提升,但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2017年毕业生人数加上2016年未就业约1500万人,2018年再创新高,达820万人。李克强总理在5月24日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指出:认真细致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创造更多高质量适应毕业生特点和成才需要的管理型、智能型、技术型就业岗位,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稳定。高校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学校的发展与稳定,更关系到国计民生。笔者认为目前的“就业压力”虽然给大学生成长过程以及思想和日常的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结合国家当前和高校尤其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进行综合研判,就能得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1 学生呈现多元化特点

地方高校随着社会影响力的逐渐提升,由于生存压力和社会需求不断扩招,致使生源区域逐渐扩大,在校生规模加大。受地域文化、生活习惯、高中阶段学习方式不统一、个体差异等因素制约,导致学生呈现多元化特点。初高中努力拼搏,高考压力巨大,使得大学生刚入校很难快速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由被动式管理变为逐渐自主管理,这一过渡让很多大学生容易迷失方向,禁不住诱惑。地方高校的另一特点,本地生源多,部分省外学生离家远,父母不在身边,在不能很好过渡的情况下,容易受到不良风气影响,生活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学习成绩不理想、迷恋网络等问题。另一个层面讲学生在提升自我能力时加入一些非正式的团体,更加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多样性。

1.2 网络信息化时代“喜忧参半”

互联网和高科技电子产品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促进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同学们在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在完全依赖于书本,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不再受局限。以手机和“微网络文化”为例,在学生整个学习成长过程中和辅导员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过程中“手机”和“网络”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微网络文化”虽然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到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思想。从学生管理者的角度,获取各种信息的多渠道、传递信息的便利性等特点确实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但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对于网络的驾驭能力相对薄弱、缺乏认知等问题比较明显。从学生角度,抵制不住网络诱惑容易使学生们在学习方面注意力分散,思想碎片化严重。正是由于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这些特点,使得如何把握好合理用网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当务之急。为此,创新适合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工作管理的工作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3 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制约”

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包涵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在政治、道德上影响深远。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制约”学生管理工作的程度相对于家庭环境及校园环境相对较弱一些,但是不容忽视。根据440份问卷调查,单从就业方面影响分析,家庭环境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占比45.79%,家庭的环境、氛围熏陶、父母亲人的言传身教等在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建立及良好习惯和不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制约”学生管理工作的又一因素。校园环境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据主导,其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心理、物质、文化、人际、新媒体环境,这些环境的复杂不确定性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在地方高校这一特点显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区域文化特点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方高校在当地的影响力等因素对校园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制约”更是值得关注和研究。

1.4 制度与教师队伍

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现状,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最大障碍。有一个规律势必要遵循,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和变化,那么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就不能一成不变,现阶段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也促使相应的制度要进行改变。例如:某地方大学在重大活动期间,针对网络舆情出台的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让辅导员老师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人数配比始终达不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比例,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的情况这给工作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同时辅导员的创业就业指导能力、管理学生的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的问题。

1.5 地方高校毕业生管理

对于毕业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大体可以概括为:“三座大山、双重壁垒、一项隐患”,就业路上的“三座大山”。二战、考员考选、省外生源学生合称为“三座大山”,以某地方综合性大学某学院为例,“三座大山”占比21.7%,做工作难度相对较大。求职途中的“双重壁垒”。一是结构性矛盾特别突出,女研究生占80.4%,女本科生占71.62%,女生就业隐性壁垒更加凸显了毕业生结构性矛盾;二是传统观念的羁绊,学生依赖家长就业,“等靠要”。另一方面,部分家长过分“信赖”孩子,错误的把孩子不就业、缓就业看做孩子长大了、有主见,甚至大包大揽,继续充当孩子的人生“保姆”。工作中的“一项隐患”。部分同学因课程原因预计无法按时毕业取得学位,对就业工作以及毕业生后期教育管理都造成了隐患。

2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研究

2.1夯实工作基础,树立正确管理工作理念

面临着现阶段大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结合以往传统模式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性改革势在必行。就地方高校而言,一定要根据本校的特点,多年的文化积淀、总结实践经验,有的放矢的进行开展各方面工作。为更好的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大学生优质就业,把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及方法贯穿于大学生在校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是每位学生管理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学校的发展和社会贡献力、影响力离不开学生的存在,针对大学生多元化特点,充分认知就业导向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大一开始入学阶段,辅导员老师要着重关注同学们日常表现,做好新生入学教育至关重要,对所管理的学生建立台账,争取了解掌握每一位同学的特点,家庭情况等大学之前的一些关键性信息。当然,台账信息每年要更新一次,对发生的变化的同学可以做到一目了然“知己知彼”,加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树立管理制度公信力。这个过程虽然比较艰难,但是也是打赢“高品质育人”战的基础,为后续有效开展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加强学习,掌握最新的就业形势,企业需求状况等信息,更要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目前发展情况。在给学生们单独交流时,可以结合学生具体实际情况,一起探讨大学四年的发展路径和目标,柔性植入高质量就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理念。当大一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时,更要及时跟踪了解大家学习掌握情况,便于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自己,始终坚持“沟通是最好的管理”。

2.2有效利用互联网,打造高质量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发挥其主动性,一方面强力打造地方高校信息化网络平台和数据信息系统。在平台上,各种工作活动通知等信息可以进行快速的传达和信息反馈,同时也可以进行大量的网络资源整合,例如“易班、校园PU”的大力推广,这些平台不仅增加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在这个平台很容易找到适宜于自己发展的各种资源,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学校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焦点,反馈学生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并根据具体实际反馈意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改善,教学相长,以期提高管理水平。总体工作的开展有效的推动了文明科学合理用网,也便于净化“微校园网络文化”。地方高校特点明显,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据库,录入学生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便存储、调用、信息维护,在“勤学助贷”及“大学生就业”方面网络平台和数据系统起到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学习和网络课程的建设,使其驾驭网络能力提升从而更能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管理,网络课程的建设和打造符合本学校特点的网络信息化平台,有助于大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主业上和能力提升上,可以有效制止大学生思想“碎片化”。

2.3重视班委建设,狠抓班风学风

社会环境及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制约”,阻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要高度重视班委团队的建设,这对“制约”问题而言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点带面,逐渐扩大影响,班委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体氛围的营造,也是优化校园环境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由高中阶段养成的被动式管理模式逐渐向自主式管理过渡较为理想的方法也是对班委这个团队加强建设。以某地方高校为例,根据实际调查阻碍班委建设的主要问题体现在,班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工作都是由班长团支书负责,同时高年级学长对学弟学妹的“传授经验”也是影响班委建设的又一因素,最为突出的影响思想为“班级的主要工作都是班长和团支书,其余班委都是摆设”。这样使得整个班委团队除班长团支书以外的其他班委成员产生工作懈怠情绪,存在感不强,积极性不高,容易引起班级普通同学也产生懈怠效应,进而对学风和班风的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在步入高年级毕业阶段,导致各方面工作无法落地,所以狠抓班风学风建设也体现在对班委的建设。

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一方面对班级的主要班干部班长和团支书就工作过程中方式方法进行培训,助其树立正确的工作思路和培养有效服务意识、大局观念;另一方面培训其学会任务分化,这一方法贵在坚持和落地。根据班委的职位进行任务分工,责任落实到个人,取得良好效果。同步进行班委“1带3”行动,安排每个班委负责至少3名普通同学的学习和各种活动,打造全体学生进行“网格化”管理。例如:宣传委员主要任务是做到会议记录详尽,各种通知下达渠道通畅,结合所在专业特点利用互联网每天进行专业新闻和常识推送。在实际工作中宣传委员存在感增强,积极性逐渐提升。以此类推,每位班委各尽其责,大大增强了班委的机动性和战斗力,也促进了班委团结。“1带3”模式也在班风学风建设上作用明显,逐渐成为学习小组,形成了一张组织严密,管控得力的管理大网。班委也是辅导员进行班级学生日常管理的有效抓手,同时也是良好学风班风建设的基础。根据实际运用效果来看,有效的班委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也有效的缓解了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制约”。

2.4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优化师生配比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师生比失调、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学生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又一“制约”因素。为了更科学合理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应结合实际情况,更新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管理制度,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和公信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其人格魅力和管理方式方法对大学生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品德,还要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更要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地方高校高校要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招聘高水平管理型人才来优化师生比,同时还要对学生管理工作者团队作出整体规划,明确工作的职责,同时加强整个队伍的培训和学习,一般情况下,每年至少学习两次,同时多参加重大的“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加强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应该是管理经验丰富,不仅有责任担当,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博学多才,敢于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更要有较强的就业创业指导能力。建设高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科学的师生比是学生管理工作提升质量和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

2.5高度重视毕业生管理工作,主动做好“三个结合”

2.5.1面上推动与精准帮扶相结合。面上推动主要从主要干部、党员中选聘同学成立就业干事团队,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提要求、重培训、列任务、定目标;就业干事主要负责未就业学生分类建群、建立就业台账,推送就业信息、筛选并带领同学参加招聘会等工作。精准帮扶的做法是:结合学院党员1+N承诺践诺活动,1名党员带动1-2名未就业同学,做重点学生的工作,重点做学生的帮扶工作。

2.5.2全体辅导与拉网谈话相结合。以辅导员为团体领导者开展以梦想与现实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引导学生在不弃梦想的前提下正视现实,摆准位置,自力更生。拉网谈话主要以辅导员、论文导师面向学生进行多轮一对一谈话,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个人、家庭、学校、国家的角度为学生分析利弊,端正就业观。发起“奋战十周”大拉网谈话活动,以期取得良好效果。

2.5.3尝试借力与自我发力相结合。借论文导师和家长的力量,做主观就业问题学生的工作;借校友和友好用人单位的力量,解决个别就业困难学生的问题。自我发力:负责就业工作的师生对照兄弟学院找差距,自我加压,迎难而上,教育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摆正心态,理性分析,科学决策、主动就业、及时就业。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就业问题凸显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学生须把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及方法贯穿于大学生在校成长的整个过程,变被动为主动。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加强班委建设、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促进互联网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增强教室队伍对于网络的管控能力、提升教室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科学合理优化师生比、完善符合新时期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与时俱进,做好大学毕业生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全员就业创业指导能力。通过科学的、严谨的学生管理方法和广大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创造学校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的良好育人环境。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