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改革方向

时间:2018-10-25 编辑整理:张丽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高职学院管理者要全面了解当前所面临的工作现状,不断完善和改进教育管理模式,调整工作方向,为高职学生的健康成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工作方向

0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难,生源素质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然而,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用人单位却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社会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处境下,高职院校如何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每位职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作为育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高职生的教育管理和教育引导重要使命,不可否认的是生源素质的下降给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困难。新时代如何在深入了解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当前的管理重心、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关键所在。

1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

1.1 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效能感低

高职院校的生源处于高考录取的末位批次,录取分数线远低于普通本科高校。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牢、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效能感低下等问题,究其原因,与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兴趣很大的关系。如高职学生在学习态度上通常缺乏自主性,很多学生对学习只满足于课堂听讲,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缺乏对学习主动探究,在这个互联网盛行的年代已鲜有学生愿意去图书馆坐坐看几本书,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学习方法上缺乏创造性与创新性,高职的学习应以掌握专业技能为主,更多地学习需要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去改革和创新,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很高,从这个角度上很多高职学生在学习上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在学习目标上,功利心明显。教学成效应该体现在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中,即所谓的教学相长。然而,现阶段的高职课堂上常见的现象是学生提不出问题,学生所关心的重点是这门课老师什么时候划重点、给定考试范围,这种为了考试通过而学习的功利性特点在高职生中普遍存在。

1.2 思想活跃积极,价值取向多元

新时代的大学生已是“95”后,甚至是“00”后,这部分学生从小生活条件优越,思想开放,追求个性与民主,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擅于使用互联网,推崇西方文化与价值观,但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在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矛盾性和两极性。如,他们思维灵活善变,但容易走极端;他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左右;他们追求个性,但又害怕被孤立;他们善于使用互联网,但又经常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他们喜欢西方的文化和节日,但却经常缺乏价值判断能力。除此之外,由于每个人的家庭环境、家庭条件、求学动机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学生价值多元化,有的同学关心班集体,看重同学友谊,有的我行我素,关注自我;有的同学上学是为了混一纸文凭,子承父业、有的同学上学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以获安身立命之本领;有些同学追求名牌,花钱大手大脚,有的同学在校内外兼职以锻炼自我。总之,价值的多元化和家庭条件的不同很容易让学生形成贫富心理差距,进而养成攀比的习惯,这些因素也正是很多诸如校园贷的起因。

1.3 目标动力缺失,生活缺乏规划

在经历过压抑的高考和家长的束缚之后很多学生初入大学便失去了学习和前进的动力,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久就对大学生活感到不满和迷茫,甚至出现退学的念头。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校或专业的选择与理想有落差。很多同学都是带着种种憧憬步入大学校园,但当他开始真正接触到大学生活后发现学校或者自己的专业与原来所设想的不一样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感;二是,还没有完全适应高职学习方式。高职教育以技能学习为主,很多的课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这与之前高中的文化课程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别。高中学习只需要按照课表要求进行,上课也更多的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不需要自己主动安排学习计划,学习只要按部就班即可。这可能会让很多同学不适应,很多同学到了课程结业的时候才想起作业没做、实验报告没交;三是,缺乏对大学生生活的规划。大学生活的规划包括对大学三年学业的规划、所学专业的职业规划以及课余时间的细节规划,但很多高职学生由于缺乏自制能力以及时间管理意识,学习往往缺乏目标,他们的大把时间都花在游戏上或者在谈恋爱中度过,等到毕业实习时才发现既没有学到专业技能,能力也没有明显的提升。

2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

2.1学生素质整体降低

高职院校的大量扩招,使得学生入学前的背景变得日益复杂。很多文化基础迥异、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走到一起,形成一个班级,这对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弱,对于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学习起来有些吃力,理解起来有些费劲,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加之,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容易出现松懈,放纵自己现象,如上课睡觉,下课打游戏,挂科频繁,考试作弊等现象,这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2师生比例严重失调

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参差不齐,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等现象。其中,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现象最为明显。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应严格控制在1:200左右,但实际的情况是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配备比例远远达不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变得异常的沉重,很难兼顾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只能采取比较粗放式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再加专业教师偏少,教师教学任务重,师生沟通时间少,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3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依然沿用着传统中专的教育管理模式,多采用规章制度和教师来管理和严格学生的不良行为,在这工作模式下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身份角色是“监工”和“保姆”,学生对这些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反感。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在琐事上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辅导员无法详细了解每位同学的真实想法,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解决,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很被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因长时间面临繁杂重复的琐事,也逐渐变得丧失工作热情,出现强烈的职业倦怠感,这一状态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向

3.1以人为本,多途径促进学生成长

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帮助他们确定明确的目标,明确的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出充满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通过开设人文类相关课程,不断开展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教育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采用学分制管理,对高职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分数标准,才能允许学生毕业,分数的高低将会受到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在学生之间建立适当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加强管理,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把教育管理工作转化为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

3.2因材施教,多维度帮扶学生成长

在高职教育管理过程中,专业老师应该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及时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以提升教学质量。针对不同的生源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学生需求来优化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多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有不同需求的学生及时跟进帮扶。如对于学业警告的学生要通过谈话找到学习跟不上的原因,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现实困难;对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加监督和管理,引导其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了解问题的原因和严重程度,根据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或者转介治疗。

3.3创新管理模式,多举措提升管理效率

依靠当今的网络科技,构建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学生管理教育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有效配置学生管理资源,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多媒体技术,如微信、手机APP、管理软件等简化人为工作量,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拓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思维和空间,将他们从重复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回归到学生管理工作育人的重要任务上。通过使用信息化平台可以优化教育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师生之间能够依托这个平台可以进行很好的交流、互动,有效提高了高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效率。

4结语

高职院校必须尽快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展现平台,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道德观。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