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一体两翼四维”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18-11-07 编辑整理:邵侃,瞿州莲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路径之一。针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四维”实践教学新模式,为新形势下民族地方高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经验。

[关键词]历史学专业;“一体两翼四维”;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若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实践教学是主要抓手和着力点。但是从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的运行状态和效果来看,尚存在诸如实践教学地位弱化、实践教学体系松散、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问题。特别是对于历史学专业而言,其具有浓重的文科色彩,且实践教学基础薄弱,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思维和行动取向,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运行机制,都与实践教学的应有之义相距甚远。因此,新形势下必须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对此,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组成课题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目标,结合区位特色和学科优势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起“一体两翼四维”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 “一体”: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中心

近年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普遍共识,其所要针对和克服的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导、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片面地追求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填鸭式”的单方面输入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而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在实践教学改革和探索的过程中,着力树立起一个不可动摇的目标导向———“一体”。“一体”是指以创新型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中心,这是一切工作的目标指向,坚决不能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一个国家的创新,关键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上,包括研发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产出等指标都要走在世界前列,而这都取决于是否拥有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就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形成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竞争优势等重要任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吉首大学地处湘鄂渝黔边区,这种地理区位为历史学专业办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该地区民族文化与历史积淀深厚、人文资源丰富,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对此进行研究、开发。为此,在专业定位上,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既遵循国家教育部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一般要求,又考虑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特点和优势,根据“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性综合大学”的定位,结合专业实际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始终以为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及四省市边区培养专业人才为使命,把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作为专业定位的立足点,秉承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中心,重新审视传统教学,厘清教育目的,探索多元化培养路径,努力挖掘出一条适合培养历史学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之路。

二、 “两翼”: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与实践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长期以来,高校管理部门和一线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两个维度,性质和功能上有较大的差别,实践教学只能在课堂之外实现。而事实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共同体,不能简单地将其功能分割来看。

(一) “两翼”之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理论教学可以指导实践教学,提供学理支撑和阐释;而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在现实世界的延展和应用,可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容易忽略的一点是,理论教学本身具有实践性,这也是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使然。理论教学的实践性,是指建构起实践性课堂,使课堂这一场域成为具有实验性、操作性和展演性的多元化平台。这里的操作除了具有仪器操作的含义外,表现得更多的是精神操作,即逻辑思考、对材料的逻辑处理等。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一课堂”,其实现内容具有多样性,诸如案例分析、团队讨论、专题研讨、影像展播、学生讲坛、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近年来,在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一直注重增加课堂教学实践课时的比例,通过上述形式尽可能地使历史教学鲜活、立体地呈现在课堂之上,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进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增开实践课程和研讨式、参与式课程,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剥离的惯性做法,力图将二者融为一体。

(二) “两翼”之二:探索多元化实践教学形式

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一般由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综合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5个子系统组成,通过校内外不同实践教学场所的培养,达到各专业具体的实践能力标准。概而言之,其实现场域包括校园内的“第二课堂”和校园外的“第三课堂”。实验实训和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综合设计两大子系统多在课外及校内完成,而见习实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则需要校内与校外场域连线,将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结合起来,方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此,除了传统的实验室和开放性实习基地之外,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形式。第一,丰富和拓展“第二课堂”的内容体系。诸如组织专业性色彩较浓的学生社团、组织各种培训活动、积极举办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强化“第三课堂”的“田野性”。充分利用吉首大学民族学学科的优势,打造“历史与田野”品牌活动。在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通过“田野调查”开展适宜性体验,经常组织学生到永顺、凤凰、芷江等土家族、苗族、侗族调查点实地调查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帮助他们掌握社会历史调查的基本方法。

三、 “四维”:实验、实训、实地、实习的点线结合

当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及其要素已形成稳态分布,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目的性和整体性仍略显不足,特别是缺乏一条具有清晰脉络和凝聚力的主线。针对上述情况,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在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设计过程中,既兼顾整体,又突出重点,并选择了4个着力点,即实验、实训、实地和实习。

(一) “四维”之一:实验

实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导或参与实验而获取相应的知识,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方式。相较于物理学、化学等专业而言,历史学很难像它们一样通过实验来精确计量和解惑答疑,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设实验室,通过大型仿真模拟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进而实现实验性教学。

对于历史学专业而言,实验教学更多的是一种通过购置教学仪器、教学模型,比如磨制石器模型、风力龙骨水车模型、都江堰古水利工程模型等,让学生参与展示性实验,近距离地观察和使用模型设备,以加深和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精神操作”主要是教学过程中要有“问题导向”,通过教师课前布置讨论主题、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在师生共同营造的情境中共同交流、共同探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角色扮演也是一种可取的形式,比如中国古代史课程有“诸子百家”一章内容,可以请学生选择代表一家,阐明自己一派的学术主张,各抒己见,真正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效果。

(二) “四维”之二:实训

实训是课堂教学走向实践教学的主要推手,也是课堂和课外进行对接的基础性步骤,通过实训的开展和进行,学生会对实践教学从初始感知渐趋深刻。实训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有课堂和课后的“问题式探究”“小组式讨论”“团队式辩论”等,也有以“项目”“课题”为载体的科研实践活动,还有以“毕业论文”形式呈现的综合实训。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长期坚持做的一项工作是引导学生尽早地参与科研实践,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第一,动员和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第二,鼓励和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创业活动。以项目课题形式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以合作性学习为基本路径,以学生特长兴趣为出发点,开展自主式学习、互助式研究,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是所有学生必须要认真完成的一次综合性实训。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选题,特别是结合课外实践、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而提炼出来的问题,紧扣自己所拥有的一手资料。通过配备导师,依赖于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优势,发挥历史文化研究团队和学生集体调查研究的优势,以服务地方社会历史文化建设为倾向点,实现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双赢。当然,我院在培养方案中也强化了综合实训的认证和鼓励力度,将参与竞赛、科研课题、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等内容认定给予相应的学分。

(三) “四维”之三:实地

实践教学要接地气,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甚至冲突过程中,方能认证和检验所学的知识体系。而这样一种接地气的环境氛围,主要依靠的是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彰显高等教育特色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一直坚持以注重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衔接为导向。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良性互动为导向,以专业支撑学科,以学科支持专业,以优秀学者引领学生,以学术涵养学风,以学科基地为实践教学基地,争取将更多的优质资源覆盖到本科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学院依托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民族学,在湖南、贵州等省建立了20余个田野工作基地,如“老司城———土家族历史文化综合实践基地”“里耶———吉首大学考古学教学与研究实践基地”“潘寨———家族与社区建构历程研究基地”“阳烂———经济史教学与研究实践基地”“双凤———土家族村落原生态文化教学与研究实践基地”“羊峰———传统社区结构教学与研究实践基地”等,每年寒暑假及课程见习、综合见习,导师均带领学生到这些田野点进行调查,目前已经收集到家谱50多部、拓片近100幅、田野调查原始记录材料500多万字、乡民日记100多万字、田野照片近万张、影视历史学片5部等大量的民间文献,为师生搭建了教学科研的平台。

对于历史学专业而言,依托于比较成熟和稳定的田野点作为主要的专业实践基地,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同时,民族学学科汇聚了杨庭硕、罗康隆等国内一线著名学者,长于田野调查,有着数十年的深厚经验,因而学院长期聘请他们担任实践基地顾问和指导老师。也正是因为依托于这些极富特色的田野实践基地,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才打造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历史与田野”,实践教学也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行动支点。

(四) “四维”之四:实习

实习是大学实践教学最普遍的形式,根据专业属性的不同,有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教育实习等方式,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适应范围、适应条件和适应能力,为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习、弥补专业缺陷奠定基础。除了假期分散实习和短线课程实习之外,对于吉首大学历史学专业来说,长期传承下来并且具有特色的就是“顶岗实习”,因为此专业的师范属性,学院会集中安排大四学生通过顶岗任课的方式到各个中学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强化实践活动的力度。这种教育实习的目的不在于把前人已经熟悉的教育经验加以练习,而是提供一个实际的教育情境,让职前教师反省习得的教育理论,以便自行揣摩出一套能够应对教育实践的知识体系。

为了使实习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严抓实习过程和实习考评。第一,要求学生在专业实习期间必须认真写好实习日志,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所遇的问题和收获如实地记录下来,为最终撰写实习报告积累素材。第二,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必须提交一份具有含金量的实习报告,其框架内容必须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基地概况、实习内容、收获体会、意见建议等。第三,带队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和实习报告质量对其实习成绩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计入学分管理和成绩系统。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