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17-11-16 编辑整理:早发表网 来源:早发表网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为我们共享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与便利,它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而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培养使用和操作计算机的实际能力,应该成为当今社会每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对此各职业类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是目前中职学校各个专业必开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既能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不仅符合计算机技术发展规律的要求,也符合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普遍厌学的中职学生,采取什么教学手段,上好每一堂课,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现阶段,技工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阶段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大部分学生都有以下特征:学习基础差:一部分学生初中阶段对新知识的领悟能力稍差,学习成绩不好,继续教育的难度较大。学习的功利性强:技校学生参加技能培训的目的是摒弃自身文化知识学习的弱点,学得一门将来能够立足于社会的专业技能。学习的能动性差:大部分技校生在初中阶段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疲于应付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繁重的课业要求,学校和社会对这类学生也存在歧视,致使其产生自卑心理。没有学习压力:
  技校是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这不同于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得到解脱,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自然也不存在学习压力。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表现:由于厌学心理,学生到机房上课,有的不带书,不带笔,上课不听讲,说话,玩手机,睡觉常事,有的学生见到老师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自己的计算机,干脆就把电脑屏幕关了,更有甚者也把旁边同学的电脑显示器关了,或是把别人的电脑鼠标、键盘线拔掉,使他人无法实操练习,我不学别人也别学,老师要求做课堂练习题,有的学生把 u 盘或手机中的游戏拷贝到电脑上玩,上网只会 QQ 聊天,下载文件都不会。老师布置的作业,互相抄袭拷贝,全班版本雷同,对于考试也无所谓,胡答一气,或是不写,交卷走人,有的甚至不参加考试。
  计算机水平个体差异不同,表现不同,有的同学初中学过信息技术课程,有基础,有的知识会,上课就不学了,所以就说话,睡觉或是玩。有的同学初中没接触过计算机,连基本的开关机都不知道,现遇到了新生事物,觉得困难,学不会,干脆就不学了。这种连带效应致使课堂学习的人越来越少,影响较大。选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死板,理论知识多,实操练习的知识少。学生本身的底子薄,学习能力差,面对这种理论性强的教材学起来吃力,时间长了就不爱学了。这种教材老师用起来也捉襟见肘,讲多了学生接受不了,讲练习题吧,书上少有,还得从别处找练习题给学生讲和练,不能因材施教。技校的教学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必须遵循这一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职业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定位,仍沿用“满堂灌”、“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当前社会的就业需求不了解,还在讲老的、陈旧的知识,不能提起学生的兴奋点,没有新意,反而更加厌学。如此一来教出的学生当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用人基本要求。
  现在社会就业压力比较大,大学生毕业后都不好找工作,更别说技校生了,如果家里有关系,有门路,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那没有门路的学生怎么办,大部分学生认为前途渺茫,有悲观失望情绪,对学习缺乏动力。再者,有的学生把社会上不良的倾向和不劳而获的发财捷径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滋长了享乐主义。他们觉得学习是件辛苦的事,倒不如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及时行乐和其它可以获利的事情上。部分素质较差的学生厌学又对其他学生产生严重的影响,出于从众心理,别人都不学自己也不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学生,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
  学生入校后,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建立联系,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因材施教,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不能像以前那样高高在上,批评教育学生,应该做到亦师亦友帮助教育,才能更好地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和他教的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专业教材可选择由中职学校编撰的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特点相符的专业教材。教材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浅显易懂且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当然也可以使用校本教材,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炼出来的理论知识少,具有实操性、实用性、易读性的模块化的教材。模块化教材,将大的章节打散,分割成小的区块进行讲授,减小学生负担,便于学生理解和及时掌握,同时多讲相应的操作题,让学生练习。当然不能盲目地做练习,应该带着任务去练习,即任务驱动式练习。在每一模块中,必须通过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才能全面掌握知识内容。这些任务比较具体,难度系数低,易于掌握。开课前,教师要提前将任务模块下发给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指导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即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要不断完善计算机教学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专业的多媒体网络机房。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主机监控功能实时跟踪指导学生上机操作,调整课程进展,并利用教学网络的辅导功能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实现个别化教学。这种授课方式是最好的讲练结合方式,老师讲一模块,学生练一任务,及时消化,及时掌握,效果很好,可以保证模块化 + 任务驱动式的授课方式的完美实现。
  做好评价。每堂课根据学生完成的任务,给学生做一个随堂作业分数,作为平时成绩,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做出点评,以鼓励为主,少批评。在这种评价机制的制约下,学生带着要得高分的压力感主动去学、去练。这样成绩比较公平、公正和合理,避免了考试一刀切。期末考核取消笔试,采用上机考试,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门操作技能的课程。通过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和视野。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搭建一个知识平台,利用计算机工具让学生在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
  [2]陈丹儿,叶宏武.以职业能力本位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新模式[J].价值工程,2010(34).
  [3]黄彬.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