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岗位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时间:2017-11-16 编辑整理:早发表网 来源:早发表网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是各行各业专业人才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该课程教学存在与职业岗位能力不匹配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工作能力欠缺、工作效率低下的局面。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可以作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构建能够培养学生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有价值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学之有用、学以致用,缩短岗位适应时间。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本课程为各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与素养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展现的能力。本课程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讲练模式。
  高职教育应明确体现就业教育的精神,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以改革为手段的原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概念,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具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课程学习目标具体设计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技术适应的岗位大致包括行政管理、简单财务管理、文书编辑、计算机操作员等岗位。在此,我们可以根据职业岗位需要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如电脑的选购、Windows 文件管理、产品说明书制作、会议邀请函制作、宣传海报制作、招聘简章制作、个人简历制作、职工工资表制作、企业销售情况数据统计、单位业务统计报表与分析、产品推广宣传片制作、网络信息检索和处理等。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可将教学内容融入进去,设计为以下模块: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Win-dows操作技术、网络基本操作技术、Word 操作技术、Excel操作技术、PPT 演示文稿操作技术、常用工具软件应用技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来说,实践性较强,要想获得高效的课堂效率,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来创造高效率的课堂模式。学生自主学习是通过自己学习教材和参考资料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知识面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调整学习进度。教师在教学中,布置工作任务要由浅入深,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和难点,与工作项目紧密结合,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工作能力。。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当众演示操作。学生的正确操作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得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通过学生的演示情况适时的进行点评和指导,及时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做好归纳总结。学生演示结束后,可根据学生的掌握反馈情况,适时的布置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克服困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要做好“两头”学生的指导工作。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本次课堂内容的总结和回顾,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操作技能提高的基础上同时又锻炼了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任务。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教学模式的教学,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考》,邹琴琴,《电子世界》2012.7
  [2]《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的几点思考》,陈焖然,《计算机教育》2010.3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