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再造出版生态

时间:2018-02-23 编辑整理:沈珉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出台,标志着顶层设计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全 面的布局,它会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与改变出版的生态。文章试图揭示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出版生态的变化趋势, 为出版产业迎接未来的挑战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对出版产业来说也是如此。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出版生态的环境,也导致了出版生产逻辑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本文试图揭示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出版生态从宏观 到微观的变化趋势,为出版产业迎接未来的挑战提供一些参考。

 

一、当下出版生态及人工智能技术生态再造的基础

“生态系统”最早由英国植物学家A.J.坦斯利博士提出,指一定时空内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出版生 态”将生物学的概念移至出版领域,是为了更好地阐释出 版媒介与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具体来说, “出版生态”是指出版子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即出版与其他媒介子系统之间、出版媒介子系统与传播大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换与物质流动,以及出版子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 系调整等。

 

二、场景即生态:人工智能技术对出版大环境的再造

  1.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把握人 工智能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征”[2] 。人工智 能技术会促成“万物皆媒”局面的形成,从而使出版生态 的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具体如下。

  2. 人工智能技术使生态环境具化为场景

    如果说数字化是“技术革命”,融媒介是“媒介革命”, 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则是“场景革命”。场景是影视语言, “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动,或者因人物关系构成 的具体画面”。“场景”一词被引入互联网领域,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入口,二是连接,三是交互行为发生。场景盘活了环境,使得人、网、物有了依托的时空。

  3. 场景条件下传播环境将得到净化

    哈耶克认为,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知识以及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获得的知识,而后者只能依靠更为合理的信息资源配置来获得。伴随社会全网状态的形成,信息的流通性大大增强,信息将更加立体、透明,信息对称性也将得到保障。场景又以全媒与交互为技术基础,使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保证信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与社会化,用户通过主动搜索便能获得更为丰富与真实的信息。


三、跨界与连接人工智能技术对传播系统的再造

  1. 人工智能技术使传播子系统间的共生现象显著

    如果说融媒体传播使传播子系统间的边界被打破、子系统的开放性与动态性得到进一步加强的话,那么在人工智能技术引导下,这一趋势会更明显。信息或知识并非通过载体的标识来体现,而是通过时空的界定来取得,这就意味着用户可以凭借场景赋予的特殊时空的规定性,自由变换浏览、社交与阅读等各种行为,自主掌握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2. 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传播系统的整体化发展

    “人的智能将与智能机器、智能化的物体共同作用,构建新的媒体业务模式;人机一体的媒介,使得人操控机器的能力、机器认知人类思维和偏好的能力能够互相作用,推动实现自我进化。”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意义上的传播系统视为整体,将之视为用户启动智能行为的入口,并使用户通过入口的操作来推动其他行为的产生。

     

     

四、出版系统的积极应对

  1. 出版系统要积极提升自有能量

    人工智能技术为出版生态系统的再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出版系统提升自有能量则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积极应对。出版系统应该对内容、人才以及生产结构有深入的认识。在内容生产上,要回到比特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挖掘与分析,集中锻造自己的核心产品,夯实自己的内容品牌优势,有效选择跨界方式与未来整合方向,把握机会,实现对外能量与物质的交换。另外,要在坚持共享的原则下, 对自己的版权进行有效管理,要“通过法律和其他手段细 化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物的版权归属机制”,为未来的竞争清道保航。在人员储备上,要让编辑人才增进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在选题策划与用户发现中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便进行精准定位,提升系统能量。在组织结构上要组建以项目制为核心的生产团队,围绕内容进行垂直、短距的管理,以便更迅速地切入到新的生产链中。

  2. 出版系统要改变物质生产的思路

    人工智能技术使得出版生态环境的联通性得到进一步 加强,移动、共享、连接成为未来场景的特征。而场景化的生活方式也将改变人们认知世界的角度与方式。出版系 统也要敏锐地觉察社会变迁的方向,改变原有的生产思路。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传播环境的透明化,有利于传播手段的协同化,也有利传播内容的优化。但必须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对出版生态的再造是以时空再设的方式全面改造的,因此出版系统的提升不只是产品的创新,更是市场的创新与生产结构的创新。出版产业应该始终关注外部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应对姿态,自觉融入社会生产的整体布局之中。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