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时间:2018-03-12 编辑整理:刘忠祺 来源:早发表网

众所周知,网络因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速度广、互动性和粘滞性强等特征,正逐步拓展了传统媒体在人们思维定式中的功能。加之人工智能和手机终端的日益普及,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这也为网络文化的传播和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学生作为网络参与的重要群体之一,他们的学习、生活、思维、价值观等不断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以传统校园文化为代表的主流价值观正不断受到侵蚀。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文化这把双刃剑,又该如何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交融中学会取舍和判断,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当前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网络文化特征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11网络文化特征

网络文化是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延伸出来的一种不同于传统文化的新型文化样式。[1]从价值观角度来看,网络文化具有开放创新、平等互融、多元共享三个方面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1开放创新

无论是文化样式还是内容体系,网络文化都有别于传统文化。第一,网络文化是建立在网络通联基础之上的,它模糊了地域限制和时间阻碍,赋予网络参与者更大的思维空间。第二,网络文化的内容系统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观点和文化都汇集于此,造就了网络文化的内容和资源异常丰富。

..2平等互融

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创新,网络参与者均可以匿名方式平等享有网络身份和网络地位,他们在虚拟网络环境中平等地行使话语权。[12]同时,不同网络参与主体的网络参与需求各不相同,他们在满足自我需求的同时,也增进了沟通和互融。

..3多元共享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世界具备了无中心化的特点,这使得网络文化可以将原本属于某一区域专属的文化样式转化为参与者都能共享的资源。多元复杂的区域文化在网络世界聚集,促进了文化的互动和共享。[2]

2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对于每一位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都是其重要的价值观养成和健全心理塑造的黄金时期。从总体来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积极健康发展趋势,但仍存在提高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价值观多元化

首先,多数大学生秉持应尊崇信条和经典,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价值观态度。课堂学习和社会宣导的价值观固然正确,但是很难化为实践。他们认为树立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不应影响自己选择另外一种他们认为合理的观念,并在融合中形成自我价值观。其次,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他们的家庭、阅历、教育水平、消费观念、爱好特长等各不相同,这也造就了他们的价值观存在诸多差异。例如:有的以个人利益为重,有的以大局为重;有的崇尚勤俭节约,有的期望坐享其成。

..2价值观冲突明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给我们呈现了越来越多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具体表现为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也呈现了健康发展态势,他们能够紧随时代潮流,正确把握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以开放、创新、进取、务实的姿态诠释社会价值体系。[3]但与此同时,消极思想也在大学生群体中弥散开来,拜金主义、拿来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尽管这些消极思想比例不高,但影响颇大,需加以防范和制止。

..3价值观模糊善变

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节点,他们尽管接受高等教育,但心理成熟度依旧不够高,存在易变性,进而影响他们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大学生具有接纳新事物快的特征,但他们也易受外界信息干扰,在选择正确价值观方面茫然不知所措,在形成自我价值观和否定自我价值观的过程中迷失方向。

从网络文化的特征和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可知,网络文化的兴起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巨大影响。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文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又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2.1.1有助于拓宽大学生获取先进文化思想的渠道

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不仅需要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还需要自身通过媒介获取更多主流文化思想,网络在这其中扮演着无可比拟的作用。网络文化具有开放、平等、多元的特征,保证了网络文化的丰富多彩、异彩纷呈,这为大学生随时获取先进文化思想拓宽了渠道。尽管这些先进文化思想中夹杂着一些别样的声音,但总体趋势不可否认,优秀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数量和范围逐渐增大。[4]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途径获取信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所有网络参与者互动交流。随着大学生群体对终身学习和网络学习观念的接纳,网络渠道的便捷性日益凸显,网络文化的开放、平等、多元性也为大学生获取先进文化思想提供了有力条件。[4]可以说,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有助于大学生随时获取先进的思想文化,进行自我提升和教育。

2.1.2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匿名方式平等享有网络身份和网络地位是网络文化赋予每一位网络参与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网络文化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随时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将自己深埋在内心的价值认知在网络中进行倾诉。大学生正处于展示自我、凸显个性的阶段,他们期望在倾听他人内心世界的同时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被倾听,而网络文化恰恰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相关研究表明:部分在现实中难以表达内心、认清自我的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引导下,逐渐对自己有了清晰的定位和解读,他们在网络文化中找到了自信心,并将这种虚拟自信转化为现实自信;部分大学生受网络文化的熏陶,不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学会自我判断和决策,不盲从跟随,不盲目放弃,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可以看出,网络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找回自我,增强主体意识。[5]

2.1.3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具有敏捷思维与持续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之一,而网络文化的盛行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索未知的意识。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大学生可以从中汲取精华、博采众长,在获取他人观点或者思想文化的同时,也会激发他们自身的思考;在不断的思想交流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形成一种包容开放的思维方式。不难发现,网络文化确实给大学生接触新事物、汲取新观点、培育新思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2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2.2.1容易造成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偏离

网络文化的盛行,在有效促进社会文化生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区域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文化便是其中之一。这种舶来文化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经验一同被引入,并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所追捧和崇尚,并在网络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树立的黄金时期,世界观、人生观等在未受到社会历练之前都没有定型,强势的外来网络文化极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造成影响。[6]在长期的网络文化熏陶下,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西方文化就是好的想法,从而在思想上出现动摇和倾斜,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丧失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度。此外,网络文化丰富多彩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有悖于主流价值观的文化形式。尽管大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会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熏陶,但在缺乏坚实理论基础和价值观判断能力的前提下,劣质网络文化会使原本不够坚定的价值观立场产生动摇,进而造成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偏离。

2.2.2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和人格缺失

相对于网络社会而言,现实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法制、德制不断完善的阶段,人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法律、道德的约束与自我约束。而网络社会中的网络文化缺乏法律监管和制度约束,为所有的网络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表达观点、释放内心想法的安全而又理想的场所。[7]大学生可以依托网络这一平台,将自己内心深处不轻易表露的本能释放出来,做出违背道德约束和有损人格尊严的事情,并接纳网络文化中的糟粕,来满足自己的幻想需求。部分大学生认为没有人注意自己的言行,长此以往,会无形中助长一些不良品质的萌生。一旦被网络文化中的错误价值观或者信息误导,将很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滑坡和人格的缺失。

2.2.3容易造成大学生社交和沟通障碍

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手机和电脑的广泛使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跨越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这种便捷高效的社交方式。但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人们之间的交流从传统的肢体语言交流变为了文字视频交流,缺少了肢体语言和感情表达。仅凭文字和视频传达思想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的正常交往。[8]大学生作为手机和电脑的忠实粉低头族现象在大学校园日益普遍,大学生们更希望将自己沉浸在网络文化世界中,发掘和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学、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越来越少,逐渐造成同学关系、师生之情逐渐淡漠,久而久之会对大学生的情绪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使大学生在沟通过程中误以为自己在网络环境中的社交能力足以胜任社会生活环境的社交,一旦在面对面的社交沟通中受挫,便会加剧大学生逃避现实的消极心理,更加不利于他们的社交与沟通。

3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从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且这种影响仍在不断持续和扩散。让网络文化真正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而服务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关系着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必须要加以干预和改善。笔者将从确立目标实施方案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31确立目标

3.1.1确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目标

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目标是指德育工作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其他教育途径,期望大学生的价值观改善到既定的要求或者目标。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目标也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例如:期望大学生理解价值观的内涵、特征;设定正确合理的人生追求,避免好高骛远;理清钱、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懂得社会奉献和个人人生价值的辩证统一;树立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的学习态度等。这些都是大学生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也是德育工作者的引导目标。

3.1.2确立德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随着文化环境的转变,德育工作者也要顺势对教学技巧和方式进行调整,这样才能符合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在网络文化背景下,传道授业解惑仍然不过时,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网络文化特征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德育工作者在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过程中,可以更多融入多媒体、网络文化符号等,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科学引导,树立终身教育的目标。[9]

32实施方案

3.2.1多领域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制高点

目前,大学生群体普遍处于一个思维活跃、接纳新事物快的成长阶段,他们思想独立、个性鲜明、价值观多样化。在复杂的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易受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感化。所以,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制高点,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抵制网络垃圾文化。例如:在一些主流网站、政府网站上,设立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展示窗口,依托点击量和转发量,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在校园网络建设方面,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把校园网络建设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窗口。在内容筛查过滤方面,高校网络中心要开发主动拦截系统,将不良信息和垃圾网络文化排除,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10]高校要组建网络文化思政小组,根据当前德育教育新动向,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价值舆论氛围。针对大学生热点关注话题,进行集中答疑或专题解答,做到发布、讨论、总结同步开展,在答疑解惑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3.2.2多途径开展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

网络素质是指认知和使用网络应具备的能力及其行为的文明程度,能力和文明程度越高,则网络素质越高。大学生价值观发生扭曲,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网络素质不高造成的,因此,多途径并进,持续开展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增强鉴别和抵制力,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多元化特性,因此,树立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确立了核心价值观之后,大学生即便遇到多元文化冲突,也能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有序地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可以灵活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让学生耳濡目染;适时将网络教育搬入课堂,以网络教学方式进行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第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华夏儿女生活和智慧的结晶,它承载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所展现的精神特征正是大学生价值观的体现,对大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增加文化认同和自豪感。[11]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顽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坚守信念;礼之用,和为贵的处世智慧灯,这些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对于提升网络素质意义重大,让每一位大学生受用终身。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实物宣讲与网络发布两种途径,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深和博大。

第三,加强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典型模范带头作用对大学生网络素质的引领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先进人物事迹是校园文化生活的缩影,也是大学生身边最鲜活的案例,他们对先进人物都较为熟悉和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将直接触发大学生的认同和感知,并为之鼓舞和感染。这些先进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深厚的素养,高尚的品行,以先进人物事迹,特别是大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可以起到明显的榜样效应,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定期举办先进人物事迹大讲坛,以校园优秀学生代表和党员干部先进事迹为依托,彰显他们的良好网络素质,进而感染更多大学生群体。

3.2.3多层次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因此,建设一支与时俱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网络文化潮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一,深化教师队伍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研究,强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在网络文化背景下,不仅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易受影响,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也会受到波及。因此,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路线,是教师队伍传道授业的前提与保障,这也需要他们不断强化自己的理论水平,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武装自己,应对复杂多变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第二,加强网络运用水平,让网络文化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文化的盛行为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模式,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应积极利用这一变革,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11]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加强网络运用的水平,转变传统教育者身份,在网络中扮演信息的发布者、传递者与反馈者,这样可以更加高效地传播先进思想,也有助于教师切实把握网络文化的演变、发展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方式。因此,教师与学校需要共同努力,定期培训、按时考核,使思想政治教师队伍都能熟练地运用网络知识。

第三,培育教师队伍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能力,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获取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第一手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效果不理想。受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不成熟,思想波动较大,因此,合理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有助于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样式。思想政治教师要定期进行网络调研,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4结语

总之,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参半。网络文化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时刻把握网络文化发展动态,教导大学生用先进思想抵御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让网络文化真正服务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培育工作。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