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经常会犯的五大文体错误

时间:2018-07-02 编辑整理:付编辑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  我们在写学术论文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些毛病,有的是文章整体上的毛病,有的是一些细节上的毛病,而从文章整体上来看呢?文章的结构框架和文章的文体问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那么,小伙伴们在写学术论文时,经常会犯哪些问题错误呢,小编今天就来和大家讨论讨论。

我们在写学术论文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些毛病,有的是文章整体上的毛病,有的是一些细节上的毛病,而从文章整体上来看呢?文章的结构框架和文章的文体问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那么,小伙伴们在写学术论文时,经常会犯哪些问题错误呢,小编今天就来和大家讨论讨论。

1. 教科书或普及性论文 ≠ 学术论文

有些小伙伴的论文结构完整,内容全面,观点也正确,好像什么都不缺,但缺少的就是论证和通过论证得出的独到见解。而这正是学术论文的灵魂。

论文很像教科书或普及性读物,谈某个问题,从定义、沿革、意义、特点,到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方方面面都讲到,生怕漏掉哪一项,讲完了,文章也就结束了。

2. 工作总结或经验材料 ≠ 学术论文

长期在实际部门工作的同志,经常撰写工作总结或经验材料,形成了公文特有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也往往难以摆脱这种影响,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都像一篇总结或经验材料。

学术论文与公文有所不同,前者是间接服务,后者是直接服务。学术论文的论题和材料虽然源自工作实际,但立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的角度、立场和方法必须高于工作实际。

3. 领导讲话稿 ≠ 学术论文

有些在机关部门的作者撰写的学术论文,其语气和角度像讲话稿。这一问题的出现,既有没能把握两种文体区别的因素,也有领导干部没能及时调整心态、转换角色的因素。

讲话稿其实类似于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指示性通知,是用于处理公务的文体,而不是用于表述研究成果的文体。

4. 公文类调查报告 ≠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中有一类叫做调研型论文,又称学术类调查报告。有些作者在撰写此类论文时,往往容易将其写成公文类调查报告,具体表现为:取材范围较小,只局限于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没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只注重介绍调查情况,描述调查结果,没有对这些情况和结果进行理性分析;只满足于罗列现象,没有对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行深层的挖掘,导致文章没有结论,没有观点,缺乏学术味道。

调研型学术论文的特征:其目的是阐述学术观点,而不是或不仅仅是对实际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讲究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有一定深度;论述时往往需要运用专业理论、概念、术语、假设命题等;调研和选材范围广泛等等。

5. 理论宣传文章 ≠ 学术论文

一些在机关工作或专门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志,由于经常要配合中央和上级部门的精神为党报党刊撰写理论宣传文章,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模式,写出来的学术论文往往就是理论宣传文章。

理论宣传文章属于政治理论,通常是对党的政策和策略的阐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阐释。

学术理论是指从某一专业、某一学科客观研究的角度得出的关于社会、自然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原理。政治理论或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可以作为我们开展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但不能用它代替科学研究本身,更不能取代学术理论。

如果在实际中撰写论文的话有具体要求规范那就另当别论,在学术论文中的文体规范一般是约定俗成的,也是比较容易犯错误的,所以,作者在写论文时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写的论文究竟是哪一方面的,该用什么样的文体,避免这些文体上的错误。

 


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