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发表SCI策略-做实验与写论文

时间:2020-07-03 编辑整理:无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期专业知识的储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实验方法材料的准备都能让你事半功倍。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期专业知识的储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实验方法材料的准备都能让你事半功倍。预实验是必须要做的,可以帮你判断整个研究设计方案是否有可操作性。如果得出阴性结果,要分清到底是“科学问题”(通过各种实验方法证实均呈阴性)还是“技术问题”(由于实验仪器检测不灵敏或者实验者操作水平低而产生)。切忌在实验开始时就偷懒,预实验不认真,重复操作性差,以免为后续实验带来无法排除的障碍。 

实验记录务必真实、客观、详尽。不能只把漂亮的结果和标准的操作步骤记录在实验本里。殊不知,许多意外的发现和宝贵经验往往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完整的实验记录是科研的宝贵财富。 

做实验须和看文献结合起来,千万不能把所有时间消耗在实验上,不能活在自我的“经验世界”里。要边实验边看文献,从文献中看别人如何操作、借鉴别人的经验、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分析,要学会比较,不要盲从。那么究竟如何看文献最有效?经常有人问这样的问题。首先,建议大家先看综述(review),再看论著(article)。看综述可以弄清理论和概念,了解研究前沿和进展,看论著可以掌握具体的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法。多看文章摘要,必要时再看文章全文。实际上,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其次,最好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再次,要做好阅读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红笔标记或批注。对于电子文献,可以用高亮或划线等工具,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阅读文献时,注意积累写作的常用句型和短语,最好看那些母语国家研究人员发表的文献。对几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与你课题接近的文章要精读,然后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插图、表格等的统一格式指引文章撰写,这样可以方便地整理好目标杂志的格式。最后,对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有些人间接引用或错引会让审稿人觉得研究不认真、没有掌握前人工作的基础、理论片面或错误。要注意被引用文献的参考价值,期刊的影响因子(IF)、文章的被引用次数都能反映出文献的参考价值。有时要注意引用该文献的其他文章是如何评价的,是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做实验要以效率为先,在科研经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要总想着省钱,一旦用了不可靠的试剂材料,得不出结果,反而浪费时间,浪费经费,情绪遭受打击。 

真正有科研天赋的人,在做实验时是了然于心的,脑子里始终有很清楚的“故事”情节在,而这个故事是不时地在更新的,每次遇到问题都会有新的收获,而文章的故事会在不停的提炼中得到升华。做实验要心细、手巧、耐心,要保持好的心情、心态,如果你今天的状态不是很好,就不要做一些非常重要的实验。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要轻易丢掉任何信息,即使是你暂时认为没用的东西,它们也许就是你下一篇文章的起点。做实验确实是一件苦差事,有时候会把你搞得身心疲惫,备受打击。但它有时又像兴奋剂,让你兴奋的一晚上睡不着觉。做实验也会像学英语一样,会有高原反应阶段,不出东西,煎熬,要咬牙挺过去,宝剑锋从磨砺出。每做完一个实验,建议立刻分析数据,整理成发表状态,思考后再做下一个,绝对不能不假思索,一条道跑到黑再回头重来,费时费力,耽误了毕业。 

既然是实验,那就必然会有成功和失败。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倘若失败出现在预实验阶段,大多数人都能坦然面对;倘若失败出现在正式实验阶段,挫折感就非常明显。如果因为赶时间而误操作,就会沮丧;如果因为心浮气燥而果断地放一放,也许就可以柳暗花明。每天早上,当你进入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那就最好想好了再去。最大的错误不是操作失败,而是总犯同样的错误。实验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还是求助他人?建议多和同道交流。对于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万万不能闭门造车,实验折腾了很久,最后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是吃大亏。笔者认为:性格果断、不固执、不拖泥带水、不钻牛角尖、能够持之以恒的人,才能在实验中获得成功。 


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