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

期刊收录: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万方收录(中)
  •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国家图书馆馆藏
  • 知网收录(中)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维普收录(中)
立即咨询
《中国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综合因子为:0.404,被北大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收录。中国地震主要反映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地质学、地震工程学、地震预测、减灾等诸多领域的新...
  •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国际刊号: 1001-4683
  • 国内刊号: 11-2008/P
  • 出版地方: 北京
  • 邮发代号: ----
  • 创刊时间: 1985
  • 发行周期: 季刊
  • 期刊开本: A4

《中国地震》(季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主办。 《中国地震》它涉及地球科学的诸多领域,如地球物理学、地震地质学、地震工程学、地震预测与预防、历史地震研究、灾害学、地震社会学,甚至涉及环境与资源等内容。主要以发表研究论文为主,也报道相关学科的研究综述与述评、研究进展与动态、研究短讯、新技术与新方法等。获奖情况:1992、1996年分别获地震系统优秀期刊二、一等奖;1997年获三部委(中宣、科技部、新闻出版署)优秀期刊三等奖;2001年入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地震》封面

刊物荣誉

被北大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收录

中本刊所发表的论文多次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和转摘,影响较大。2006年,本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8年,本刊被全国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职成高学报核心期刊。窗体顶端

办刊宗旨

以发表研究论文为主,也报道相关学科的研究综述与述评、研究进展与动态、研究短讯、新技术与新方法等

                                                                                                                                                                                                                                        《本刊坚持“立足首都郊区、面向全国城郊”、“立足本院、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体现都市农业研究和职业教育的主题特色,走理论建刊、实践建刊和质量建刊的特色办刊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学术性。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学术性。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收录情况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

获奖情况

1992、1996年分别获地震系统优秀期刊二、一等奖;1997年获三部委(中宣、科技部、新闻出版署)优秀期刊三等奖;2001年入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地震》往期回顾

 

《中国地震》往期回顾

《中国地震》最新期刊目录

2017年 第2期目录

综述

(191)频率-波数域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台阵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王芳;王宝善

研究论文

(203)滇西南普洱强震群地区地壳形变的数值模拟

李铁明[1];白玉柱[1];邵德晟[2]

(219)龙门山断裂带上“破裂空段”的发震概率研究

宋金[1,2];蒋海昆[1];孟令媛[1];臧阳[1]

(229)利用S波高频衰减对天山中东段地区地壳Q值成像

李金[1];周龙泉[2];王慧琳[3];向元[1]

(239)尼泊尔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NE向地震活动条带的形成及其意义

王双绪;朱良玉;徐晶;季灵运;蒋锋云

(248)山东黄县弧形断裂带断层泥铁元素化学种分布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王华林[1];郑国东[2];王纪强[1];付海清[1];马向贤[2];胡超[1]

(260)地磁数据时钟精度检验方法研究

陈俊[1,2,3];蔡寅[1,4];滕云田[1];王秀英[5]

(269)金寨震群震源深度确定及成因初步分析

汪小厉[1,2];李玲利[1,2];杨源源[1,2]

(280)利用sPn震相计算石嘴山ML4.4地震震源深度

曾宪伟[1];莘海亮[2,3];任雪梅[1];罗恒之[1]

(290)蒙宁交界区地震震源深度的对比分析

刘永梅[1];刘芳[1];刘改梅[2];张帆[1]

(301)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中小地震矩震级研究

刘芳;张帆;李彬;娜热

(311)西秦岭北缘断裂漳县盆地段浅层人工地震及钻孔联合探测

刘芳晓[1];王爱国[2];王金烁[2]

(319)对东日本大地震序列潜热通量异常现象的讨论

赵静[1,2];张吴明[2];焦中虎[3]

(328)大同窗地震活动频次和应变能特征

王霞;宋美琴

(338)地电观测深井电缆的研制

胡哲[1];蒋延林[2];张秀霞[3];赵卫红[2];杨恒勇[4];王福才[2];张骞[2]

(345)地震前兆仪器管理系统建设

周克昌;王军;黄经国;余丹;纪寿文;刘高川;叶青

栏目设置
科研论文、综述与述评、科研短文、历史地震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投稿要求

1.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稿件和专家稿件。

2.格式必备与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篇幅以2200-8800字为宜。2200字左右为1个版面。

3.请在来稿末尾附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区、街道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务必准确。论文有图表的,请保证图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对应。

4.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或QQ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来稿不退,10日未见通知可自行处理。

5.本刊来稿直接由编辑人员审阅,疑难重点稿件送交相关专家审阅,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6.来稿一经采用,杂志社将发出《用稿通知单》,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确认刊载后,赠送当期杂志1册。

用户评论

请登录后再使用评论功能

去登录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