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期刊收录: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万方收录(中)
  •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国家图书馆馆藏
  • 知网收录(中)
  • 维普收录(中)
立即咨询
《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期刊荣誉为: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地...
  •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 1000-3274
  • 国内刊号: 11-1893/P
  • 出版地方: 北京
  • 邮发代号: 2-820
  • 创刊时间: 1981
  • 发行周期: 季刊
  • 期刊开本: A4

《地震》(季刊)1981年创刊,期刊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地震》办刊宗旨是以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成果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读者对象主要以从事地震观测分析、地震前兆探索、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的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和相关科技领域的科技人员。

《地震》封面

刊物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中本刊所发表的论文多次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和转摘,影响较大。2006年,本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8年,本刊被全国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职成高学报核心期刊。窗体顶端

办刊宗旨

是以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成果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本刊坚持“立足首都郊区、面向全国城郊”、“立足本院、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体现都市农业研究和职业教育的主题特色,走理论建刊、实践建刊和质量建刊的特色办刊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学术性。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学术性。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读者对象

从事地震观测分析、地震前兆探索、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的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和相关科技领域的科技人员

收录情况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

获奖情况

中国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全国地震科技期刊评比获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9年地震系统优秀期刊评比一等奖

《地震》往期回顾

 

《地震》往期回顾


《地震》最新期刊目录

2018年 第1期目录

(1)基于大地形变测量的中国大陆中长期强震危险区研究

张晶[1];祝意青[3];武艳强[1];张希[3];杨国华[2]

(17)2016年新疆阿克陶地震Sentinel-1InSAR同震形变特征

宋瑞庆[1];孟国杰[1];张奎[2];董彦芳[1];龚发明[2]

(26)走滑断层震间形变GPS观测站点布设的合理性分析

邹镇宇[1];江在森[1];武艳强[1,2];魏文薪[1];刘晓霞[1]

(35)利用概率密度分布提取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资料中的高频异常信息——以2014年鲁甸6.5级地震为例

王喜龙[1];贾晓东[1];王博[2];王熠熙[3];王俊[4];向阳[5];靳浩[6];付聪[1]

(49)利用电磁台站观测数据推算汶川Ms8.0地震等效电偶矩

李美[1];王中平[1];卢军[1];谭捍东[2];张小涛[1]

(61)基于伪魏格纳-维勒分布的地磁场时频分析研究——以中国大陆东部地区为例

张明东[1];何康[2];廖晓峰[3];丁晶[1,4];曹颖[1]

(74)基于LAIC电场渗透和SAMI2模拟的地震-电离层扰动现象研究

刘祎[1];周晨[1];赵正予[1];赵庶凡[2];张学民[2];孔建[3]

(84)辽宁及邻区背景噪声面波群速度结构研究

冯策[1];焦明若[1,2];沈军[1]

(96)华北地区中强震前卫星红外亮温变化研究

吕国军;张合;李皓;王建龙

(107)基于平滑伪魏格纳-维勒时频分析的地磁数据研究

廖晓峰[1];何康[2];张明东[3];何畅[1];魏强[1]

(117)晋冀鲁豫交界地区中小地震视应力特征研究

张丽晓[1];闫俊岗[1];李艳娥[2];张双凤[1];谭青[1]

(128)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水氡浓度的临界慢化现象研究

王熠熙[1];李赫[1];王博[2];杨朋涛[3];王俊[4];向阳[5];王喜龙[6];李悦[1]

(139)地磁垂直分量Z日变幅逐日比及其与磁暴和地震的关系

袁桂平;李鸿宇;张贵霞;潘颖

(147)南北地震带北段流体资料地震预测效能检验

王博[1,2];钟骏[1];王熠熙[3];陈石[4]

(157)强震前地磁总场F02测值的空间相关特征研究

李鸿宇;袁桂平

(167)沂沭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垂直形变特征分析

李杰;于澄;朱成林;贾媛;冯志军;韩海华

(178)理塘Ms5.1和杂多Ms6.2地震热红外亮温异常分析

张治广[1];张元生[2];王在华[1];徐衍刚[3]


栏目设置
地震学术论文、实验研究、学术讨论、研究简报、地震目录速报
投稿要求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练。论文一般不超过8000字,插图不超过6幅。“研究简报”类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来稿一式二份,请作者自留原稿(除作者特别说明外,本刊一般不退稿)。

2来稿应包括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职称,获得学位、院士、博导及时间,现从事主要研究)以及何种基金资助等项内容。文后再单独附中、英文的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以供送审、校核用。

3文中物理、化学等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非允许使用单位,必须换算成法定单位后方可投稿。

4文中外文字母、符号应标注大小写、正斜体。对文中表示矢量、张量和矩阵的字母,请用铅笔在该字母下画一波纹线,以示区别。

5文中插图请提供清绘图或激光打印图。图中的符号及量、单位应与文稿一致。图、照片等单独附在文后,不要贴(或绘)在稿纸上,文稿相应处画出方框(约占3行),并在方框下方写出该图序、图题和图注。

6文中表格请采用“三线表”,即每个表主要由3条线组成(必要时可加少量辅助线),去掉竖线。

7作者稿件中如果需要彩色图件印刷,请在投稿时说明,编辑部将酌情处理,并适当收取彩色印刷费。

8文中参考文献应是已经公开发表的,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但可作为脚注。文中所引文献应与文后所列参考文献栏一一对应。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每篇文献应给出全部作者(超过3位,写“等”、文章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等内容。

9来稿经编委(专家)审阅通过后,编辑部将及时通知作者对原稿进行修改、补充。作者收到修改通知后,应在1个月内将修改稿(连同原稿、修改意见、并拷3寸盘1个)寄回本刊编辑部。作者在3个月内未收到该稿录用通知(或修改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10依照《著作权法》规定,本刊可对稿件作适当的文字修改及删节(作者若不同意,请事先声明)。

11凡本刊录用的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有关信息服务系统,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若不同意者,请来稿时声明。

12来稿务请写明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以便刊用及联系。

用户评论

请登录后再使用评论功能

去登录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