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体古生物学报》

期刊收录: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万方收录(中)
  •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国家图书馆馆藏
  • 知网收录(中)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维普收录(中)
立即咨询
《微体古生物学报》是亚洲地区唯一的一份在微体古生物学方面的学术刊物,综合因子为:0.429,被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收录。微体古生物学报主要刊载微体古生物学分类,个体发育系统、...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国际刊号: 1000-0674
  • 国内刊号: 32-1189/Q
  • 出版地方: 江苏
  • 邮发代号: 28-110
  • 创刊时间: 1984
  • 发行周期: 季刊
  • 期刊开本: A4

《微体古生物学报》(季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的亚洲地区唯一的一份在微体古生物学方面的学术刊物。 《微体古生物学报》主要刊登:孔虫、介形类、牙形类、轮藻、沟鞭藻、硅藻、放射虫等有关微体古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新书简介、学术活动简讯等。获奖情况: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连续三次获江苏省优秀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封面

刊物荣誉

《微体古生物学报》1995年、1997年和1999年连续三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期刊。1992年9月和1996年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两次将《微体古生物学报》列为生物学类核心期刊。被收录到《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全国报刊索引》、《生物科学信息》、《古生物学文摘》、《中国地质文摘》;国外有《ScienceCitationIndex》(SCI),《BibliographyandIndexofGeology》,《BIOSISPREVIEWS》,《ZoologicalRecord》,《CretaceousResearch》中BibliographiaCretacea收录本刊论文。

办刊宗旨

主要刊登微体古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论文,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和学术思想的讨论。介绍微体古生物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及重要古生物论著的简介和评述。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读者对象

微体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工作者,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师生及地质、石油、煤炭、海洋与湖泊及生命科学等系统的有关专业人员。

收录情况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

《微体古生物学报》往期回顾

 《微体古生物学报》往期回顾

《微体古生物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227)南海西南次海盆晚中新世钙质超微化石与古海洋演化

周辛全;刘传联

(237)东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底栖有孔虫群落特征及其对冷泉活动的指示意义

杨艺萍[1,2];唐灵刚[1,2];向荣[1];钟福昌[1,2];陈忠[1]

(247)南海北部渐新世钙质超微化石楔石属定量形态变化与演化关系研究

于翀涵[1];苏新[1];KULHANEK DK[2]

(257)南海东沙海域MIS3期冷泉甲烷渗漏的钙质生物溶解证据

周洋[1];陈芳[1];苏新[2];吴聪[1];雷知生[1]

(268)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琛科2井的珊瑚藻组成及其水深指示意义

李银强[1,2,3];余克服[1,2];王英辉[1,2];王瑞[1,2];范天来[1,2];边立曾[4]

(279)南海北部和西菲律宾海颗石藻种群特征及差异

梁文[1];Priyadarshani Nilanthi[1];冉莉华[1,2];杨志[1];邹杨浩[1,3];陈建芳[1,2]

(291)现代大型底栖有孔虫壳体地球化学元素的原位微区分析

宫巨嵩[1];史宇坤[1,2]

(302)南海东北部表层孢粉的分布规律及传输模式

余少华;陈芳;荆夏

(320)南海北部陆丰凹陷LF14井中新世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研究

薛力园[1];丁旋[1];万晓樵[2]

(332)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PY30井早中新世-更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及沉积环境

赵飞[1];祝幼华[2];马瑞芳[3]

 


栏目设置
科研论文、学术思想讨论、学术动态报道、新技术、新方法、简介、评述
投稿要求

1.每篇论文(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图版说明和外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02000字,并附200-300字的中文提要,以及外文摘要和与其相应的中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一般3-8个。简讯、书评一般不超过2000字。图版一般以4幅为限。文稿要求论点明确。化石图影清晰,文字简明,标点符号准确。

2.本刊为微机排版,来稿请附WORD软盘和微机打印稿一份,文稿务必隔行打印。文中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的译名,均应按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书写。简体字应按国务院颁发的汉字简化方案书写。

3.稿中的外文字母、符号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批清。需要斜体字的外文,请在其下划一横线。脚注置于同页稿纸下眉边。

4.以我国地名、人名命名的新属、新种学名和新建的地层单位名称,一律按汉语拼音方案拼写。在新属的描述前要注明辞源。正文中属、种拉丁文的中译名在描述中列一次,其它各处如讨论、比较、图版说明等,一律只写拉丁文名。

5.图版实用面积23cm×17cm,务请排列紧凑适当。图版的图序和图号应与中英文一致。插图或表请用黑墨水清绘在透明纸上或计算机绘制激光打印,在文稿中划一方框,将图题和图注写在图下,中英文表题则放表上。

6.参考文献力求精简。按先中文、再西文、后俄文。一律列在文末(末经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可于文内同页下脚注说明)。书写格式为:作者姓名(至少要列3位作者,超过3位可用等省略之),出版年代,论文题目,刊名(或书名),卷号(期号):页码起止页,书应写出版单位。卷号用黑体。凡在正文引用的文献,必须全部列出。

7.文稿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数据,应认真核实,确凿无误,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作适当修改。

8.在图版说明前须写明标本保存单位。欢迎作者将重要标本永久保存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9.凡涉及国际界线图件,应严格按地图出版社最新版本地图绘制。

10.来稿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地址,并请附作者所在单位推荐信。

11.来不符合要求,编辑部将退还作者修改(以修改后收到日期为收稿日期),作者不可一稿多投。

12.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的渠道和本刊的影响,本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文摘刊物收录,并加入了国家科技部的“万方数据系统”和清华大学的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作者的著作权使用费已在论文发后与稿酬同时一次性付给,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数据库或被收录,可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用户评论

请登录后再使用评论功能

去登录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