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东京分社总经理向安全:学术出版要以精品走出去

时间:2018-08-28 编辑整理:付编辑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  图书出版本土化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到非常难,第一关便是图书文字本土化,第二关是图书编辑的本土化,第三关是印刷质量。

图书出版本土化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到非常难,第一关便是图书文字本土化,第二关是图书编辑的本土化,第三关是印刷质量。



8月24日,科学出版社东京分社与安徽美术出版社签署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日文版权输出协议,向安全作为前者的负责人签署了这一协议。

对向安全,国内出版界并不陌生,这位科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党组书记2012年退休后奔赴日本,从事包括科学社在内的对日版权输出及其出版发行,现在担任科学出版社东京分社的总经理。

向安全赴日后的6年间,科学社东京分社使中国一批反映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生活的厚重大书在日本出版、发行,有些图书获得日本读者关注。

 一本书就是一个故事。在向安全的心中,每本书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比如《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日文版,2015年我们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签署授权合同后发现,该书的翻译难度超出想象,原因是中文版中的很多典故很难用恰如其分的日语表现出来。一番波折后,最终由丽泽大学客座教授三潴正道解决了这个难题。”

还有《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日文版,日本设计师在设计封面时加了一幅古地图,但国内版权提供社建议删除该地图,因为国内对书中地图出版要求注明出处,但封面上无法注明地图出处,经与设计师沟通,将地图改为一张聚落遗址复原图。

最有鼓舞性的是《习仲勋画传》的日文版出版。“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习仲勋画传》作者——中央电视台导演夏蒙,他说这本书有多种文本在多个国家出版,但日文版本的整体质量最好。”向安全说。

为何专注于市场狭窄的学术出版?向安全说,日本做中国研究的学者著作很多,但中国学者写的中国学术著作在日本出版的则很少,为此,每年东京分社都争取出版一套内容、制作均一流的系列书,以满足日本读者对中国学者学术著作的要求。

数年在日本做学术出版,让向安全深刻体会到什么是高质量出版。向安全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讲述的一本书不得不定价3000元人民币的故事很是典型。

向安全说:“《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这本书从翻译到出版历经5年,我们不仅找国内原作者,还找国内的有关博物馆,原本400多页的书,因译者增加了100多页的译注、翻译参考文献、译者的研究文章,以及织染、刺绣用语索引,人名、书籍、史料名索引,增加了很多的成本。怎么办?考虑到此书在国内是获奖图书,日本也是丝绸业发达的国家,可对于中国丝绸研究的书籍很少,我们还是决定出版。”

虽然东京分社最后找到了对图的颜色印刷控制很好的印刷厂印制,但遗憾的是600页的精装书,由于没有更多资金,省去了书盒的制作,最后还是不得不以高定价48000日元(相当于3000元人民币)一本书来销售。

好书能否卖出好价钱?对于这个问题,向安全的体会是,采取本地图书发行主流渠道与特色专业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好些。此外,相比书店,好的图书进入高校和大的图书馆更适合。

“一本书在书店里被读者买走了,就是读者一个人看,而被图书馆购买,则会有七八位甚至更多读者都可以看到。”向安全说道。

采访中,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本土化话题是绕不开的,向安全对此体会也更深。他说,图书出版本土化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到非常难,第一关便是图书文字本土化。

“2012年东京分社成立时,我们找译者真是人托人、人求人。为寻找到合适的译者,我们参加学术会议,为的是多接触日本学者;我们举办中译日短期培训班,邀请日本专家授课,自己培养译者。坚持这样多种方式并行5年后,现在我们终于建立起有着数十人的专家型译者队伍。”向安全说。

“此外,图书编辑的本土化是第二关,在日本做出版不是本土人做编辑,很难过语言关、成书整体设计关、读者习惯把控关。第三关是印刷质量,必须用日本图书质量标准的尺子去衡量才行,否则只能作废品处理。”

那么如何解开公司经营与出版精品的纠结?向安全认为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问题。在向安全看来,东京分社能够逐步在日本站稳脚跟,与科学出版社总社一直把东京分社作为走出去“桥头堡”战略及大力支持分不开。虽然做学术出版走出去、走进去、本土化落地的实践者不易,但可以在日本开辟传达中国学者智慧、传播中国学术精神的新天地。

这就是出版人向安全的理想。


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