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责任编辑应具备的10种素质

时间:2018-01-31 编辑整理:早发表网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  图书编辑的存在,应当说,是与图书出版同步的,假如从隋唐书籍印刷出现算起,在我国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革”后的20多年,中国的出版业飞速发展,中国的编辑行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中国编辑学会组织各类关于编辑学的探讨也有十几年了,许多大学已经开设了编辑学的专业。

现在,我们的编辑任务通常是集策划选题和责任编辑为一身,既要做责任编辑,也要提出好选题。有的社领导要求编辑自己提出选题,卖得不好就斥责编辑,甚至有的社领导公开说,你某某编辑有什么可牛的,你提个选题出来,卖得好,才算你的本事。这就混淆了责任编辑和策划编辑两个职能的性质。我曾在拙文《策划编辑应具备的10种意识》(发表在《出版经济》2001年12期、2002年1期上),谈到策划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意识,这里不再复述策划编辑的问题。现在,许多出版社倾向于将编辑分为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或将责任编辑称为文案编辑。

据《出版参考》2001年第23期报道,美国Rodale公司的总裁斯蒂文·墨菲对这几年公司的图书评价不高,他认为“利润和巩固读者的状况在持续恶化”,今后,为直销而出版的图书选题将“百分之一百地取决于编辑质量”。这个编辑指的是文案编辑。国外的出版社对文案编辑如此重视,我们应当有所思考。

新闻出版总署2002年发布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暂行规定》第八条规定:“凡在正式出版单位担任责任编辑的专业人员,必须取得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否则,不能担任责任编辑。”这是说,责任编辑所负责的初审、编辑加工工作是出版专业技术工作,必须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出版业将逐渐与世界的出版业接轨。编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这样讲,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出版社之间的竞争是在机制上、管理上、选题策划、营销策略上的竞争,那么,当出版社将这些问题解决后,出版社之间更深层的竞争内容将浮出水面,那就是“责任编辑”。当外在竞争环境处于同等水平时,出版物的内容、表现形式是成熟消费者进行消费的重要依据。在21世纪,我们图书责任编辑除了要具备传统编辑的优势外,还要有新的特点。未来的责任编辑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这是本节探讨的问题。

一、敏锐的嗅觉

图书的功能是传播文化、积累文化。她所承载的是知识、信息。这些具有思想含量的图书对社会将起到一定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建立在良好的社会道德基础上。图书是影响社会道德风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需要责任编辑有敏锐的眼光评价书稿。

编辑虽然不是文化的唯一传播者,但这个职业是文化的重要传播者。编辑出版工作的结晶是出版物。出版物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化传播媒介,他对人们摆脱愚昧、走向文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出版物代表先进的文化还是落后的文化,取决于编辑的素质。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编辑都要有较高的嗅觉。

二、发现选题的能力

策划选题并不是策划编辑的专利,责任编辑也可以策划选题。

责任编辑在编书的同时,有许多有利的条件,获得信息,提出选题。这需要责任编辑经常训练自己的信息意识,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反应和社会上的信息。

发现是编辑的基本素质之一。编辑出版活动过程中,发现是编辑独到的思维方式的体现。编辑只有发现前人还没有发现的编辑角度或编辑规律,才能够不断创新,超越前人,体现编辑劳动的价值。

三、目标准确的市场意识

这里讲的市场意识,不是在策划选题时,需要注意的市场信息、市场反馈,而是在做责任编辑的时候,要有市场意识。

虽然,责任编辑本身并没有策划的任务,但图书毕竟是需要投放市场的,策划编辑在策划选题的时候,会告知责任编辑在审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责任编辑按照策划文案执行就可以了,但,如果责任编辑有市场意识的话,在审稿的过程中,会使稿件更具市场的前景。

四、为人作嫁的敬业精神

图书编辑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较高,是因为图书在社会上的影响。比如,我们对电视台的错别字有时能够原谅,但对图书上的错别字无法忍受。我们对报纸等媒体上的信息可能将信将疑,却经常拿图书作为参考的对象。反过来,来,图书的影响力,也与图书编辑的水平、素质有关。

编辑的工作是为人作嫁衣。作品出版了,轰动了,作者出名了,作品出版的印数很高,作者获得高额的版税,但编辑仍然默默无闻。从名、利两方面说,编辑都没有更多的获得,这就需要编辑具有牺牲精神。

五、仔细认真的责任意识

既然是责任编辑,编辑当然要有责任意识。现在,在每本图书上都注明了责任编辑的名字。荣誉有责任编辑的一份,问题也有责任编辑的一份。

编辑出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劳动。这个特点决定了编辑加工等一系列独特的工艺流程。编辑加工强调加工程序,技术处理,稿子要齐、清、定,要有三审、三校等环节。

六、“目无尊者”的编辑原则

从道德水准讲,我们必须尊重别人,不论他是学者还是普通人,这是基本的做人道理。我在这里讲的是,在编辑图书的过程中,不应当迷信任何人,包括专家学者。著名的学者、教授,由于认识存在盲区,也可能出现错误,有错误也是正常的。另外,笔误或记忆有误也是稿件中出现错误的一类原因。

对事不对人,书稿面前,人人平等,有问题就提出来,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七、良好广泛的人际关系

做编辑要有广泛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是编辑长期工作中建立和形成的。编辑与作者不同。作者只要创作出优秀的稿子就可以了。而编辑要组稿,要从众多的竞争者中慧眼识珠,拿到作者手中优秀的稿件。

八、尊重作者的版权意识

以往,我国的出版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不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现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出版的法律法规已逐步健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编辑人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时常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

责任编辑在编书的过程中,可能侵犯作者的权利。比如,出版图书时,忘了作者名字的事,我知道的不止一次,也有为此赔偿人家损失的案例。

九、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

一个编辑一生要遇到许多稿件,即使是博士,在同一个专业中,由于图书范围宽,编辑还会有不懂的东西。不懂就要问,不懂就要查,绝不能似懂非懂,还要装懂。

十、追求完美的全能意识

编辑分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本文探讨的是责任编辑,但确实有全能型编辑,也是前面说过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编辑从信息搜集、分析开始,到选题策划,到组稿、编辑加工,从版面设计到书籍装帧,从制版、用纸、印刷、装订到宣传等营销运行的独立完成,编辑基本上在策划监控图书出版的全过程。

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