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哲学视域,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面临的十大挑战

时间:2018-03-09 编辑整理:陈编辑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而关键是人类应该如何塑造人工智能。我们在“热”推进的同时,必须进行“冷”思考。本文立足于哲学视域,来探讨智能化社会有可能带来的十大挑战。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而关键是人类应该如何塑造人工智能。我们在“热”推进的同时,必须进行“冷”思考。本文立足于哲学视域,来探讨智能化社会有可能带来的十大挑战。

挑战之一:人工智能有弱版本、强版本和超版本三种形式,目前大力发展的弱人工智能,使人类生活的世界处于快速变化之中,这在概念建构上使人类措手不及。如何重构概念框架,丰富现有的概念工具箱,是人类面临的概念挑战。

挑战之二:人工智能是由大数据来驱动的,如何理解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所体现出的预测或决策作用,是人类面临的思维方式的挑战。

挑战之三:在一个全景式的智能化社会里,如何重新界定隐私和保护隐私,如何进行全球网络治理,是人类面临的新的伦理、法律和社会挑战。

挑战之四:随着人的网络痕迹不断留存,应该如何对待很有可能出现的数字人,是人类面临的对现有生命观的挑战。

挑战之五:增强现实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以及量子计算的发展,应该如何对待有可能出现的生化电子人,是人类面临的关于身体观的挑战。

挑战之六:人的数字化生存,有可能使得理性—自主的、与身体无关的自我意识,被第三空间中的社会—关系的、与身体相关的自我意识取而代之,这是人类面临的重构自我概念的挑战。

挑战之七:人工智能向各行各业的全面渗透,使人类有可能摆脱就业压力,获得时间上的自由。然而,如何利用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却成为人类面临的比为生存而斗争还要严峻和尖锐的挑战。

挑战之八:当人类社会从由传统上求力的技术所驱动的工业社会,转向由求智的技术所驱动的智能化社会时,如何在智能技术的研发中,把人类的核心价值置入到设计过程之中,使人工智能有助于塑造人的意义,是人类面临的关于技术观的挑战。

挑战之九:在知识生产领域内,软件机器人的普遍使用,将会为科学家提供科学认知的新视域,如何对待有软件机器人参与的分布式认知,是人类面临的对传统科学认识论的挑战。

 

挑战之十:当整个人类成为彼此相连的信息有机体,并且与人造物共享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空间时,认识的责任就必须由人类的能动者和非人类的能动者来共同承担。如何理解这种分布式的认识责任,是人类面临的对传统责任观的挑战。

 

综上所述,智能化社会是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是信息文明的高级阶段。这个社会必然会全方位地打破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概念框架乃至当前在现代性基础上形成的方方面面。在我们势不可挡地迈向智能化社会的道路上,面临着有必要重构一切的情况下,哲学社会科学的出场,很可能比技术与资本的出场更迫切、更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前瞻性地重构一系列战略方针,做到防微杜渐,才能有助于扩大人工智能带来的恩惠,规避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危害,降低发展人工智能付出的代价。也许,摆脱恐惧,迎接挑战,是人类文明无法回避的宿命。

 


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