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竹藤通讯》

期刊收录:
  • 万方收录(中)
  •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国家图书馆馆藏
  • 知网收录(中)
  • 维普收录(中)
立即咨询
《世界竹藤通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综合因子为:0.325,是国家级期刊。世界竹藤通讯主要搜集、整理、交流国内外竹藤和林业、经济和信息,为竹藤类种植业、产业开发和科技服...
  • 主管单位: 国家林业局
  • 主办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 1672-0431
  • 国内刊号: 11-4909/S
  • 出版地方: 北京
  • 邮发代号: 80-288
  • 创刊时间: 2003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期刊开本: A4

《世界竹藤通讯》(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 《世界竹藤通讯》本刊为满足国内外竹藤产业对竹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需求,搜集、整理、交流国内外竹藤和林业、经济和信息,为竹藤类种植业、产业开发和科技服务,推动竹藤产业的发展。

《世界竹藤通讯》封面

刊物荣誉

《世界竹藤通讯》为国内唯一一份竹藤领域的综合性技术期刊,内容涵盖竹类和棕榈藤领域的各个专业。创刊10多年以来,《世界竹藤通讯》始终遵循办刊宗旨,为用户提供最新科学技术与信息,在推动学科发展、技术推广、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国内外信息交流、弘扬竹藤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竹藤通讯》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全文收录;历年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办刊宗旨

展示竹藤领域的科技成果;报道竹藤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促进竹藤产业发展,弘扬竹藤文化;搭建国内外竹藤科技信息交流的平台。

读者对象

国内外林业、农业、医药、建筑及工艺美术行业中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的人员,以及林业、农业院校的师生。

收录情况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

《世界竹藤通讯》往期回顾

 《世界竹藤通讯》往期回顾

《世界竹藤通讯》最新期刊目录

学术园地

(1)沿海沙地3种竹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研究

荣俊冬[1];张迎辉[2];蒋建立[1];魏建文[3];陈礼光[1];郑郁善[1]

(6)毛竹PePGIP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董南松[1,2];廖美振[1,2];娄永峰[1,3];肖复明[1,3]

(11)仿月季花/TiO2超疏水竹材表面特征研究

何星蔚[1];傅深渊[1];戴月萍[2];金春德[1];王发鹏[1]

(16)几种植物源杀虫剂防治黑竹缘蝽效果分析

花爱梅

(20)皆伐对细叶龙竹林分生长的影响研究

谭宏超[1];李正权[1];谭汝强[2]

(24)毛竹笋竹两用林地下鞭动态生长研究

黄文斌

(27)灰秆竹种子质量测定及育苗技术研究

谭汝强[1];陈建档[1];谭宏超[2]

(30)干栏民居新型原竹承重楼板技术研究与实践

柏文峰[1];王修通[2];袁媛[1]

(34)竹工艺产品实现创新设计路径研究——以大湘西竹编为例

张应军;成雪敏

专题论述

(40)竹品种国际登录中的重要术语及含义

史军义[1];张玉霄[2];周德群[3];马丽莎[1];姚俊[1];林奂琦[4]

竹藤文化

(48)竹胎漆器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金思雨[1];万千[1];费本华[2];宋莎莎[1]

竹藤产业

(52)从战略高度推进竹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刘恒贵[1];费本华[2];范少辉[2];阮班全[3];刘广路[2];王燕[1]

(56)关于竹产业全产业链联动发展的思考

周松珍

(60)湘西竹编产品创新设计之建议

彭皎娣;张应军


栏目设置
综合述评、竹滕产业、学术园地、竹滕保护、贸易、国外动态
投稿要求

(一)《世界竹藤通讯》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世界竹藤通讯》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世界竹藤通讯》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用户评论

请登录后再使用评论功能

去登录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