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报纸发展最好的载体

时间:2017-11-14 编辑整理:早发表网 来源:早发表网

1 概述
  在当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会全天24小时陪伴在你周围:走路时它在你衣服口袋或手提包里,上班时候它会在你的办公桌上,睡觉时候它会在你的床头,一天24小时,它总是在1米以内陪伴你的生活和工作。手机的流行让一个全新的移动媒体渐渐显现出轮廓:一个继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一种能够把大众传播延伸到24小时1米范围内的个众传播媒体。手机新媒体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及时性、针对性预示着其在未来广阔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什么是新媒体?文章会给大家有个系统的介绍,以及新媒体如何将手机作为最好的载体,也将会给大家阐释清楚。
  2 新媒体
  2.1 新媒体的定义
  什么叫做新媒体,首先必须区别于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传播介质、传播内容上不同于传统媒体,在技术上,形式上乃至理念上革新。它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它能冲破传统的形式上单一,以多元化的方式把信息传播给大众。
  新媒体新在哪里?首先必须有革新的一面,技术上革新,形式上革新,理念上革新,我认为理念上的革新更为重要,单纯形式上的革新和技术上革新称为改良更好,它是以满足传统媒体需求而生,并非为新媒体做准备,那不叫新媒体。理念上革新,它从本质上要抛弃原本的媒体方式,以更好、更有效的传播方式、传播介质、传播内容展现给广大受众,那才叫新媒体。
  2.2 新媒体的构成要素
  (1)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基础之上;(2)传播内容是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3)具有随时随地接收发布的特征;(4)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2.3 媒体的主要特征
  (1)交互性与即时性。新媒体的交互性非常好,独特的开放程度使得内容提供商和普通大众的关系趋向平等,大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可以通过网络及时查看资料验证其内容的真实性,还可以和新媒体互动,评论、发出自己的声音,影响着信息的传播。与传统传媒相比,新媒体集合了广播电视报纸的所有优点,真正做到及时发布互动;(2)海量性与共享性。传播者不在局限于媒体,每个人既是信息生产者也是接受者,相互分享的途径更加便捷。不在仅限于一本书、一盒磁带、一部电影,它的形式更加多态更加丰富,而且可以复制给所有人,不再仅限于个人占有;(3)多媒体与超文本。集广播电视电影杂志书报刊等传统媒体与一身,超越了普通介质的局限性,真正做到分享共享;(4)个性化与社群化。传统媒体由于介质和技术的局限性,基本上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能做到细分,个人通过新媒体APP的定制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打个比方,一张报纸有体育新闻和财经新闻,作为体育新闻爱好者,完全就只订购体育新闻,而传统的报纸,你得买整份报纸。
  3 手机与新媒体的关系
  3.1 手机的便捷性24小时随身携带满足了新媒体的及时性和交互性
  新媒体的发展必须是围绕人们生活习惯的,而手机和钱包一样,已经和人密不可分,你可以不看报纸电视,不用电脑办公,无论休息还是工作,手机都在你的身边,大多数人已经无法离开手机。这也是手机作为新媒体最好载体的最大优势,这是目前任何一样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二级传播是大众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指信息很多时候并不是对阅读者直接产生作用,而是通过阅读者分享再扩散产生威力,传统报纸电视无法做到这一点,但是手机的及时传播和交互特性让二级传播成为可能,并且产生巨大的威力。手机资讯在用户之间的分享扩散如同细菌繁殖般可以遍及整个用户群,手机用户通过APP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会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二级传播的效果通过新媒体的APP有了便捷的传输通道。新媒体的特点就是开放、分享,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手机媒体的信息扩散可以跨不同的小圈子蔓延,通过接受到转发分享,形成共振效应。
  3.2 手机的技术革新推动了新媒体的海量性和共享性
  随着4G网络的诞生到成熟,让手机的上网速度赶上电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手机作为客户端获取信息,然而智能手机性能越来越好也就让新媒体快速发张提供了可能。手机能存储更多的资源,能处理更多的任务(游戏、娱乐、搜索、网上购物、阅读,音乐),能够更有效的与人沟通。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作为获取信息的手段,手机媒体功能的衍生是数字通信技术的升级,4G网络的普及,手机操作系统的革新和APP的优化,手机硬件技术的提升,使得手机的功能大为丰富,具备了作为信息传播媒体的能力。但新媒体的发展同样也是基于作为载体的手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两者相互促进。

3.3 智能手机的发展能够让人们定制自己所需的信息和加入相同兴趣的圈子
  智能手机符合新媒体的个性化和社群化。手机本质上是个人随身工具,手机作为载体与其他载体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私属”与“公有”,手机作为载体对每个受众个体而言个人归属感特别强,而其他载体(报纸、电视、网站)与受众之间仅仅是一种松散的联系。我们自己手机可以定制自己喜欢的新闻和娱乐信息,但是其他载体不行,它是针对所有受众,个性化不明显。受众需求的变化一直引导着媒体的革新。手机新媒体的出现真是符合这样个性化的受众需求。在信息闭塞的年代,民众只能被动的接受电视和报纸,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趋向于多元化,这时候出现了都市报和都市频道,但是还不够,直到出现了网络媒体,但是由于电脑本身并不便于携带且数字通信技术并不能够做到随时随地的上网,这种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和交互性受到了大大的制约,直到手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成熟,让它成为传播渠道的优选之一的。
  个性化和社群化似乎是矛盾,但是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但是很多人必定有相同的爱好,在无法交互共享的载体(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这根本无法实现,但是智能手机各种社交aap的出现,让这些成为可能。随着APP技术的发展,手机作为一种个人物品,它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其实能够准确的反应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文化倾向,兴趣爱好,APP通过短信、记事本、邮件、搜索记录、网页浏览记录、各种APP的安装记录等等信息整理分析出一个人的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然后从浩瀚的信息中搜集出同一类型的信息推送给各自的受众,然后把相同的受众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社交网络进行讨论研究,这才是作为一个智能手机的实质运用。举个例子,小王喜欢篮球运动,他利用手机在浏览器上百度了一下姚明,那么APP就会分析到,他可能是个中国人,篮球爱好者,以后有篮球相关的信息都推送给他,那么有其他人搜了乔丹,APP也收集到,APP可能把小王介绍给他,他们同为篮球爱好者。
  3.4 智能手机平台的开放性,使得新媒体的多媒体和超文本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什么样的东西,又能看新闻,网上冲浪,游戏、音乐、视频、网上购物、社交、闹钟、生活记录等等,多的就无法一一例举了,我只是想说只有手机能够比较轻松的实现。当然在功能性上比不上专业的器具,但是在便捷性上,是任何一个器具都无法比拟的。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