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设计与反思

时间:2018-07-19 编辑整理:谭群霜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教师在心里辅导课中以活动设计载体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活动导入引出主题,展示职业介绍,分享交流心得,让中学生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然后把学生职业介绍、职业倾向测试、活动扮演、小组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通过设计“职业展示”“测一测”“了解自己”“求职面试”等环节以点带面,通过教育集体影响个人,通过个人展示影响集体,引导学生探究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辅导效果较为明显。

关键词:了解自己,职业生涯,生涯规划

心理辅导课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活动为载体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它与一般文化课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它针对性强、课容量大、氛围活跃,对老师授课的方式、语言要求与一般的文化课有所区别。心理辅导课能否达到辅导目标、取得实效,不仅取决于学生之间的积极倾听、分享与互助,而且取决于学生主体能否自主参与和真情流露。因此,如何根据学情,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思考、乐于接受并获得心理成长,是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内容。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开始关注自我尊严以及自我实现的内部心理需要。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更是学生认识自我和规划未来的重要起步阶段。最近笔者在高一年级与学生的抽样谈话调查中发现,仅有少数学生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在文理科分班时考虑到与未来职业匹配的不多,在选择文理科和特长专业,如美术专业、电视编导、体育专业、播音专业、舞蹈专业时,很多同学更多的是遵从父母意愿或者结合老师建议选学、或选择好学的专业,仅有小部分学生是以明确的职业规划作为依据来选择专业的。目前很多高中生缺乏独立做决定的机会,对未来很少设想,更谈不上规划。当问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时,多数学生的反应是一脸茫然,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考大学,但是至于考什么类型的大学,学什么专业,或者将来有意从事什么工作,则大多都没有想过。因此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很有必要,本人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辅导探索。

在“职业生涯辅导课”中,本人清晰定位、明确“了解自己,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活动主题,围绕主题设计活动,注重逐步深入,从学生热身活动烘托气氛导入,引出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再向学生展示对某些职业工作内容的调查了解,让学生知道当我们要了解某种职业时重点要了解职业的哪些内容以及正确认识职业中兴趣、金钱、发展前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完成职业展示活动后,顺利过渡到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特点和能力倾向环节,最后让学生参演一个求职的模拟面试,让演出者和学生观摩者交流对情景剧演出的感悟和收获,这样的“生涯辅导”才算完成。本节辅导课中主要通过活动让中学生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职业介绍、职业倾向测试、活动扮演、小组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把教学过程设计为“热身活动”“谈一谈”“展一展”带你认识职业”“测一测,了解我自己”“演一演”“说一说”“唱一唱”这几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设计“职业展示”、“测一测,了解自己”、“求职面试”等环节以点带面,通过教育集体影响个人,通过个人展示影响集体,辅导效果较明显。

一、活动导入,引出主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导入非常关键。在活动开始前,应开展班级热身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轻松、温暖、安全的氛围,目的是让全体学生解除心理防卫、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更能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着自然引导学生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职业生涯规划上来。为了把控制好教学的课堂纪律,在热身活动过后我提出了“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在学生说完自己的理解后带领全班齐读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目的是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尽快进入思考的状态,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乐意和主动。心理辅导课的设计针对性很强,所以对学生团体年龄段心理特点及需求的把握就特别重要,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多次找这个班的学生谈话,渴求了解到他们最能接受的上课方式,而学生也积极地提出了他们自己的一些想法。

活跃的课堂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所以我在课前就告诉学生要学会在课堂上倾听,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是创设轻松氛围的重要前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教育。

二、展示职业,分享交流

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高中是青春期的重要发展阶段,心理辅导活动课就不再只是一种热闹的游戏或氛围激烈的讨论活动,而应该有能够支撑主题的活动素材,并体现出一定的深度和高度,能够充分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感。为了能做到这一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重视学生团体的影响力,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探讨,学生愿意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或者亲人朋友的职业。这个环节采用社会调查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了解家人、亲人或者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及工作内容。学生在调查了解职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职业的内容和价值,再通过展示他们调查的这个职业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开始初步建立一定的职业意识。展示职业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开始建立了解各种职业的意识,通过让学生展示他们感兴趣的职业内容来让学生知道当我们了解一个职业,重点要了解职业的特点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职业特点包括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福利待遇、管理风格、劳动强度等;对人员的要求包括文化水平、能力倾向、特色技术、个性特征等。通过对家人、亲戚工作岗位的介绍,让学生对职业有一个初步认识。本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对职业有初步的了解,树立恰当的职业选择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三、认识自己,及早规划

我们的个性与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人格特征的要求是有差距的,如果通过科学的测试,可以预知自己的人格特征,将有助于选择适合于个人发展的职业。本人给学生准备的《职业倾向自测问卷》是以美国职业指导家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为基础,同时在题目内容设计、选取方面结合了当代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开发的专业测评工具。通过本测试,可以帮助测试者相对精确地了解自身的个体特点和职业特点之间的匹配关系,同时为测评者在进行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时,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我还要求学生结合测试结果完成第二部分的内容,积极探索自我的职业世界,考虑到测试内容比较多,这个环节放到课后完成,要求同学们课后填写霍兰德的《职业倾向自测问卷》和《积极探索我的职业世界》内容。通过一次简单的人格自评,通过专业的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气质特征,再结合自我的职业探索,从而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

四、关注需求,情景演出

心理辅导活动的素材选择要从高中生的需求出发。情景剧的创设,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对比,让其他学生在观摩欢笑之余有所感悟,并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整个高中生涯中。在设计情景剧前,我找来班级同学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对职业生涯的看法。

在真实的创作中,我的想法是要创作一个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同学和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在高中阶段的不同发展历程。情景剧的演出时间跨度从高中到大学再到毕业求职,引导学生思考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我们原本把情景剧表演分为“制作模拟个人简历”、“高中期间对学业的准备”、和“求职面试”这三个场景,贯穿了高中到大学毕业为职业生涯抽做的准备,决定了一个人走上社会的职业生涯走向。课前我要求这些学生回去分组讨论设置剧情,在一周的时间由他们自主设计,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剧本,这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结果一周后我们一起讨论时却发现内容太多,而且跨度大,课堂时间内无法兼顾讨论和归纳小结。我们又不断地调整,决定舍去其他环节,只要重点演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面试求职,并在设计和演出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建立起职业生涯意识。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里求职面试是一个重点内容,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问他们求职面试会不会离他们太远,有位学生回答求职面试并不远,说不定考不上大学就出去工作了。最后通过共同商议,写出求职面试剧本并指导学生演出。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求职面试”中这三个面试场景的对话和旁白的设计,在这个求职面试环节,这些主考官都是班级中的自荐者,我要求他们自己设计求职场景,包括如何提问题,以什么标准决定是否要录用这个“求职者”等,在整个求职活动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是整个活动设计者和演出者。

在完成“求职面试”后,我们来到“说一说”这个环节中进行简短的小结,要求学生结合情景剧演出思考面试官以什么标准决定是否录用这个求职者、求职者在面试中要注意哪些细节要求、大学毕业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对将来找工作有没有影响等问题,并通过讨论后做出小结,让学生结合自身感悟,明白为做好这些规划,在高中和大学期间自己应该做哪些准备。一节成功的心理辅导课,我认为应该要面向全体,保证每个学生充分参与,让学生交流起来,在分享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

五、改换关系,亦师亦友

教师在心理辅导课中必须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在爱与信任的基础上与学生达成共鸣,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让学生真诚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以合作的方式去探讨问题,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教师应该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引导者,或者说是亲密的朋友。在情感体验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做出决策,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自己解决。

在心理辅导课中,教师的心理状态和个性魅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表现得古板严肃甚至情绪消沉,课堂气氛就会比较沉闷;教师若是说话亲切自然,与学生间的隔阂就会消除。这直接影响着心理辅导的成效。因此课堂中我会尽可能地放松自己,面带微笑,展现出开朗愉悦的一面,给予学生理解和尊重,树立起健康良好的形象。

六、坚持核心,画龙点睛

这堂课设计了很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所谓“形散神不散”,所有的环节都是围绕着“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主线”展开,以“了解自己,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学重点。在坚持这些核心的同时,尽可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去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职业价值观,并且帮助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这堂课的最后,我用简短的几句话作总结,并用一首学生们喜爱的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作为结尾,提示学生边唱边用心体会歌词的意蕴。在我的领唱下,全班同学一起跟着音乐唱起来:“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励志的歌词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升华,为课堂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细细回想起来,这堂心理辅导课仍然不够成熟,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一,课前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并没有周全地考虑到时间问题,这堂课只有40 分钟的时间,而设计好的环节若是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大约需要60 分钟。所以“测一测”这一环节没有能在课堂上实行,其实这部分内容很重要,应该放在课堂上让学生测试后再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分组选择人格气质类型,这样效果应该更好。第二,对于职业的展示仅仅介绍几种显得太过于狭窄,如果根据学生课堂的测试结果让学生选择气质类型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来展示相应的职业,可能更符合心理活动课中的引导环节。第三,在观看情景剧求职面试后来到“说一说”这个环节中,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讨论出来的结果不是很多,而我也没有做好准备去引导学生去总结,只是简单地提问学生后让求职成功的学生起来回答求职者应该注意的细节和应做好的准备,而没有来得及让面试官来概括。

以上是我这堂课的一些做法和感想。40 分钟的课堂过于短暂,与学生们的相处过程让我记忆深刻。心理辅导课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课程,在这条道路上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去学习和探索。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不断地成长。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