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沙区林业精准扶贫研究

时间:2018-09-30 编辑整理:朱宾宾,李艳红,孙双红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结合文献资料与扶贫工作实践。就增强呼伦贝尔沙区生态保护、发展林业精准扶贫进行分析,阐述了林业在呼伦贝尔沙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地位,就呼伦贝尔实际情况提出了沙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建议。

关键词林业发展;沙区;脱贫攻坚;呼伦贝尔

2015年11月2913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确保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靠近全国平均水平。林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凭借其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优势,在脱贫攻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肩负着重要责任。

呼伦贝尔作为是集“老、少、边”为一体的少数民族地区,现有5个边境旗市、6个贫困旗市、280个贫困村、61660个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重,特别是脱贫道路上的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三难”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坐落在呼伦贝尔沙区的鄂温克自治旗和新巴尔虎左旗2个贫困旗县,贫困问题突出,生态区位重要,做好生态建设与精准脱贫工作责任重大。近年来,呼伦贝尔坚持协调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紧密联合林业建设与脱贫攻坚,积极引导贫困沙区群众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把呼伦贝尔沙区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动力。

1呼伦贝尔沙区概况

多年来,由于过度放牧、不合理利用森林草原资源以及气候恶化加剧了草原沙化退化,长期的生态欠帐和过度索取,呼伦贝尔大草原形成3条明显的沙带,严重威胁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环境质量。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呼伦贝尔市中西部,呼伦贝尔草原腹地,主要分布于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右旗等旗县,总面积1.31万km2。相关研究表明,呼伦贝尔沙地内部在活化,外部在扩展,沙化程度在加重,生态状况处于失衡状态,对当地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危害。

2林业在生态脱贫工作的地位

“十三五”期间,在推进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工作中,发展林业既可以提升生态产品,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又可以提高林产品的供给能力,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呼伦贝尔沙地作为我国自然条件最好的沙地”,属半湿润和半干旱过渡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为沙区发展林业奠定了环境基础,因此,在呼伦贝尔沙区开展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中需明确林业的优势地位。

2.1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伟大辩证论断。呼伦贝尔在偿还生态环境旧账过程中,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着力生态文明建设,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封山育林等林业工程,退牧还草工程以及草原沙化防治等一批防沙治沙项目的全面落实,使沙区林业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年来,在加快森林资源恢复和沙区治理工作中,呼伦贝尔沙地3条主要沙带面积整体上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由2002年的2.43万km2减少到2011年的2.26万km2,沙地边界的扩张得以遏制,沙区生态承载力有了较大提高,真正地使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

2.2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呼伦贝尔作为我国少数民族高度聚集的边疆城市,草原沙区分布有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俄罗斯等少数民族,解决呼伦贝尔沙区贫困问题,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事关我国北方边疆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更关乎民族大团结和社会和谐大局的持续稳定。蒙古族作为典型的草原民族,内蒙古人敬畏自然,感恩大森林、草原的恩赐,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呼伦贝尔市积极营造起了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社会氛围。

2.3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林业因其产业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能吸收大量的劳动力,是改善山区贫困群众生态状况,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多年来在地方林业部门的带动下,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带动了部分群众脱贫致富,人们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林业作为加快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柱,拓宽了农牧民致富门路,是改善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呼伦贝尔沙区已初步形成了种苗、林草、林药、林菌、林畜和生态旅游六大林业产业格局。

3林业扶贫的多元发展方向

2016年11月7,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通知》,提出了“四精准,三巩固”的林业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编织了“五张网”(工程经济+打工经济+林下经济+绿色产业经济+旅游经济)的收入网体系。

3.1森林管护脱贫一批利用国家生态补偿和天保工程保护资金,加大森林草原资源管护和生态保护力度,在呼伦贝尔沙区重点生态项目区,按照就近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聘用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公益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沙区封禁保护工程管护员按900元/(月·人)管护费计算,一个贫困家庭每年可增加工资生收人10800元,可稳定实现脱贫的目标。

3.2生态效益补偿脱贫一批健全自治区、市、旗3级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提高生态效益和管护标准,争取逐步将呼伦贝尔沙区尚未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人工林纳入补偿范围,优先补偿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现生态效益补偿直补增收脱贫。

3.3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脱贫一批积极争取天然林保护、退牧还林(草)、草原沙化防治、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优先将重点生态项目落实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嘎查。按照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补贴标准,对非基本农田坡度25。以上坡耕地和撂荒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补贴22500元/hm2,退化草原改良补助900Uv_/hm2,人工饲草地补助3000形hm2,毒害草退化草地治理补助2100;Tv_/hm2,积极引导沙区贫困户将撂荒地用于生态建设,鼓励贫困人口参与重点生态项目建设,通过工程补贴、林下经营、工程劳务收成等多种方式,实现短期直补增收和长期稳定增收脱贫。

3.4开展营造林脱贫一批一是整合财政和社会资本,加大绿化美化和森林抚育等工程建设,优先将任务、资金和技术安排到贫困沙区,引导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参与人工造林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等劳务活动,获取劳务收入;二是通过林地草地转让、合作造林、共同抚育共同管护、人股分红等模式,获得苗木、造林、抚育等资金补贴,实现增收脱贫;三是探索企业和民间资本在城镇近郊集体林地发展合作林场、联合林场或沙地森林公园等公益产业,大力支持个人兴办家庭林场,建立健全资金、标准、技术等相关政策支持体系,实现沙区贫困人口长效增收脱贫

3.5发展林下经济增收脱贫一批一是扶持贫困户发展苗木培育为主的生态产业。通过政府主导、部门扶持、财政补助等方式,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引导贫困户培育沙区造林树种或园林绿化树种,要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抓好园林花木产业。贫困户提供立地条件好的坡地或退化沙地,并按相关苗木培育标准和规划进行整地、栽植和抚育等管理,各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打造精品苗木品牌使苗木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二是支持贫困地区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以林地入股、技术人股、劳动力入股、资金入股,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果、林菌、林药、林畜等林下经济,营造千家万户参与产业发展格局,探索“不砍树,不过度放牧也致富”的路子。

3.6发展森林旅游产业脱贫一批呼伦贝尔沙区地处大兴安岭中段西麓,呼伦贝尔湖以东,呼伦贝尔草原腹地,东部为大兴安岭西麓丘陵漫岗,西至达赉湖和克鲁伦河,南与蒙古国相连,北达海拉尔河北岸。沙区经过多年的生态恢复治理,区内森林资源、草本资源、野生动植物种类多样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区内已建成国家级辉河自然保护区、五泉山自然保护区、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另外区内还有国家级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乌兰诺尔湿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呼伦贝尔沙区应结合区内自然资源与蒙元文化,有序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等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鼓励和支持交通便利嘎查的贫困户发展观光旅游项目,引导周边贫困人口发展沙地蒙古包、农家乐、林家乐,参与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及经营活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全力打造旅游这台社会经济“发动机”。

37电商进村入户脱贫一批在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的今天,林业生态产品是公认的健康食品,森林食品药品备受人们尊崇与追求。组织贫困户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林产品,支持贫困乡镇通过构建“互联网+”产业平台,让社会更加便捷地认识呼伦贝尔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特色资源、优势资源,帮助贫困乡镇解决好当地特色农牧产品、林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实现产销无缝对接,推进贫困户持续增收脱贫。

4结语

呼伦贝尔沙区地处大兴安岭中段西麓,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是我国北方生态屏障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需要充分把握生态保护工作要求。林业作为绿色、碳汇型的生态产业,既可以拓展人类的生态空问,又可以扩大生产空间,是新时期改善贫困地区的生存环境的需要,也是扶贫开发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呼伦贝尔沙区相关部门与脱贫攻坚部门逐渐形成合力,统筹运用涉农林牧金融服务、生态治理等专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借助不断完善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加大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不断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助力呼伦贝尔沙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帮扶呼伦贝尔草原沙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