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审计定价——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的视角

时间:2018-04-20 编辑整理:邵剑兵 陈永恒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使用2009--2013年我国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的视角实证检验了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的关系。通过对盈余管理类型及方向的细分,研究发现,在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两者关系的传导路径上,真实盈余管理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间接效应不显著。通过调增方向与调减方向的真实盈余管理,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高管股权激励起到双向作用,并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定价产生了影响。另外,调减方向的两类盈余管理都与审计定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审计机构更加注重调减方向的盈余管理所带来的风险,从而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审计定价也随之提高。

[关键词]高管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审计定价,审计质量,审计意见,审计费用

一、引言

现代公司制度框架下,股权激励是处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及代理问题最普遍的一种方式。通过经理人持股安排,使其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各项事务,更好地为公司长期发展做出贡献。国外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在解决上述问题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为股权激励往往要求高管达到公司业绩指标,为此高管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现有研究表明,在高管行权前后,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明显变动,这一现象必然会威胁中小股东的利益在我国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中,该现象更为突出。

在对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监管过程中,审计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师拥有专业会计数据审查技术,能同时了解盈余管理变动类型、公司内部经营状况和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盈余管理因其涉及的会计科目具有不确定性而产生审计固有风险,审计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审计资源来获取更多相关的审计证据,这项工作的外在表现即审计定价。我国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门槛低,其中相当一部分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商业机密性很强,此类公司在按照证监会要求进行信息披露时,会在衡量此类信息的复杂性和机密性之后再适当对外进行披露,导致此类公司的盈余管理空间更大,对其审计的难度更高,审计费用的波动幅度更加明显。

目前关于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的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结论。本文通过区分盈余管理的类型和方向,具体包括调增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调增EM)、调减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调减EM)、调增真实盈余管理(调增DREM)、调减真实盈余管理(调减DREM)四种,以盈余管理作为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两者之间的传导路径,检验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来探寻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研究意义包括:第一,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通过区分盈余管理的类型及方向,研究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的具体传导路径;第二,有利于监管部门在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时,更加侧重于对真实盈余管理及调减方向盈余管理的监管。

二、文献回顾

盈余管理主要包括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类型。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以运用会计手段方式为主,通过估计、政策等会计方法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则以构造虚拟交易为主,人为筹划交易的性质、时间和内容等。盈余管理指标数值的大小表示盈余管理程度的强弱,指标的正负表示盈余管理方向的调增和调减。早期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管理层较容易利用财务信息披露内容管理及选择不同会计方法等方式进行盈余操纵。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受限于之前各期盈余管理的程度,审计风险较高;真实盈余管理则具有更大的空间、更强的隐蔽性,而且会改变现金流量,直接威胁到公司正常经营管理。至于采取何种盈余管理方式,则要基于实施成本和实施可能性综合考虑,两者在性质上并无绝对的好坏。公司会替代性地采用操纵性应计和真实两种方式来操纵盈余。在美国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颁布之后,美国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有所缓解,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增加,近几年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也益增多。采取何种方向的盈余管理也要根据公司的不同需要而定。比如当公司当年的营业利润明显大于市场预期时,股权激励强度较大的公司高管会进行调减方向的盈余管理,通过在报表上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以减少未来盈余大幅下跌所带来的个人收入减少。

研究高管股权激励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对于现代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关于两者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主要有以下三种:(1)0’Sullivan认为,高管持股比例与审计定价成显著负相关;MerviNiskanen等同样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可能性成反比,即对外部审计的要求降低,间接表明高管股权激励有利于公司内部治理;(2)Stulz认为高管持股比例过高会对公司治理产生负面影响并增加审计费用;(3)Morck则认为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当高管持股比例过低,则股权激励起不到激励作用,也不会对公司治理产生积极效果,太高又会导致高管为追求私人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等行为,不利于公司治理,因此持股比例的高低与审计费用也呈非线性关系。现如今我国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中的高管持股比例到底过高还是过低?对审计定价又产生了何种影响?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研究。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