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契约、管理者能力与盈余管理

时间:2018-05-23 编辑整理: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徐杰 陈明禹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基于管理者能力异质性现实,依据经济学概念量化管理者能力这一综合指标,以我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管理者能力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即管理者能力越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继而在管理者能力差异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激励性契约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励性契约能够有效改变管理者能力在盈余管理行为中发挥的作用,具体为薪酬激励能够显著降低高能力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晋升激励对能力较高的管理者也能发挥较好的激励作用,并抑制其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管理者能力;盈余管理;薪酬激励;晋升激励

一、引言

管理者能力是管理者根据市场不确定性对公司经营做出相应的判断决策,也是管理者人力资本在企业运转过程中的应用。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执行的是高度复杂的综合行动,需要足够的能力利用有关商业信息来识别、预测并指引公司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因此,管理者能力是公司的关键资源之一,管理者是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直接执行者。根据理性经济人理论,能力越强的管理者越有可能在增加股东收益的同时获取私利,赢得经理人市场认可,通过盈余管理获取寻租利益。根据声誉管理理论,声誉越高的管理者能够获取较高收益,能力越高的管理者越具有抑制盈余管理以免破坏其声誉的动机。管理者能力可能对公司盈余管理产生决定性影响,且不同能力的管理者所考虑的利益角度不同,进而针对管理者能力异质性的激励契约安排可能产生不同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寻租理论、声誉管理理论,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以下简称DEA),根据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概念,将管理者能力定义为管理者利用公司资源产生收益的效率水平。为实现这一概念的客观综合性衡量,选取我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研究管理者能力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考虑到在内部治理中,激励性契约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组成机制,直接决定了管理者对其能力的开发和利用程度,继而深入研究激励性契约是否能够对管理者能力与盈余管理二者关系产生影响。本文丰富了管理者能力研究内容,为薪酬激励、晋升激励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规范盈余管理行为和资本市场发展。

二、管理者能力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基于经济人自利性假设,管理者作为公司经营的直接负责人,存在为自身获取收益(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收益)的动机,而能力越高的管理者同时拥有谋取利益的优势条件,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当公司经营环境发生波动时,能力越高的管理者越能够准确预测公司经营风险,为保持公司业绩的稳定,管理者可能采取有价值的经营战略或会计操纵的盈余管理方法来应对波动,抑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在降低监管风险和声誉成本的同时,增加管理者寻租收益。

另一方面,管理者能力较高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目的不再是外部监管所熟知的扭亏、避免退市、融资等,而是更加具有隐蔽性。当公司内外部监管未察觉到公司经营的负面信号时,往往会降低对公司经营风险的评估,进而降低主动怀疑公司管理层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选择合理性的程度。此时,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成本较低,包括公司的资本成本和管理者的声誉成本。可以说,能力越强的管理者越能够为其盈余管理创造良好的寻租环境,为自己谋取私人利益,即盈余管理的寻租收益较高。

总而言之,能力较强的管理者对市场的反应和公司的经营战略更具优势,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产品市场需求并理解产业趋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能够更有效地运用政策法规从容地维持公司经营状况来降低监管风险,有利于自身利益寻租。根据成本效益分析,能力越高的管理者进行寻租可能获取的收益大于其潜在的诉讼风险、声誉成本,为自身获取收益的动机更强,即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基于此,提出假设1:管理者能力越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大。

(二)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

研究管理者能力的数据部分选自财务报表附注。鉴于2012 年之后采用新的会计准则,财务报表附注披露标准有一定变化,为统一标准,本文选择的上市公司研究样本时间为20122016 年。相关数据从国泰安数据库(CSMAR)和色诺芬数据库(CCER)下载,并进行如下筛选:(1)剔除金融类公司;(2)剔除当年配股增发、IPO、当年发生亏损和ST 公司,即排除配股增发等动机的影响;(3)剔除管理者能力指标、公司治理和财务数据无法计算和获取的公司;(4)按1%的标准Winsor 处理相关变量,最后得到约6 700 个样本。

2.模型设定

管理者能力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参考Demerjian et al.2013),建立模型(1):

DAit = 0+1MAit+∂Σ(ControlVariables+εit 1

(三)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

模型(1)中的被解释变量DA为盈余管理的替代指标,参考基本Jones 模型(Jones1991)计算得到DA1,修正Jones 模型(Dechowet al.1995)计算得到DA2,业绩匹配Jones 模型(Kothari et al.2005)计算得到DA3。因以上模型得到正向和负向两个方向的盈余管理,本研究主要为管理者能力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故采用计算DA 值的绝对值。

2.解释变量:管理者能力

对于管理者能力(MA)的衡量,已有文献主要有4 种方式:一是历史收益率;二是媒体关注度,这两类指标难以在管理者和企业之间区分各自的贡献;三是管理者固定效应指标,这类计量效应局限于那些更换管理者的公司样本;四是DEA 法。考虑到前三种衡量方法各自存在的局限性以及Demerjian et al. 的研究,本文主体部分采用DEA 衡量方法。

Demerjian et al.2012) 首次运用DEA 分析技术估计出了公司效率,即假设在一定资源投入条件下的产出最大化。同时,公司效率又被划分为两部分:一是管理层的贡献,二是公司自身资产的贡献。与其他方法相区别,Demerjian et al.2012) 将公司效率在企业自身与管理者之间进行区分,证明了属于管理者的贡献,即管理者能力。

3.控制变量

为了使实证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参考夏立军、Demerjianet al.等的研究结论,对可能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因素加以控制。模型中的控制变量(ControlVariables)主要包括: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成长性(MB)、现金回收率(CH)、销售波动性(SV)、公司上市年限(Life)、经营周期(Ccle)、股权集中度(CR)、会计师事务所性质(Aud)等。此外还设置了行业(Industry)和年度(Year)两个虚拟变量以控制其影响。

(四)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具体来看,在管理者能力指标(MA)与盈余管理程度(DA1DA2 DA3)的三组回归中,MA 回归系数分别为0.0540.052 0.053T 值分别为2.7542.642 2.642,全部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回归表明该结果较为稳定可靠地验证了管理者能力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正向相关关系。在外部环境基本一致的影响下,高能力管理者比低能力管理者更能有效地带领公司应对各种不确定性,运用自身知识储备准确理解各种法律法规,同时控制风险和采取对公司或自身有价值的会计操纵。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时需权衡其寻租带来的收益和有损声誉造成的损失,但在不考虑内外部监管环境差异的情况下,高能力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被识别的可能性较低,其声誉降低的潜在成本较低,因此寻租获利。在控制变量方面,资产负债率(Lev)与盈余管理程度(DA1DA2 DA3)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仍然正相关,表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现金回收率(CH)与盈余管理程度(DA1DA2 DA3)分别在1%1%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预期一致,进一步证明现金回收能力越强的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越高,经营压力越小,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降低。公司成长性(MB)与盈余管理程度(DA1DA2)均在10%的水平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销售波动性(SV)与盈余管理程度(DA1DA2)均在10%的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盈余管理程度(DA3)的相关性不显著,但系数符号仍与DA1DA2 一样为负号,与预期基本保持一致。

三、薪酬激励、管理者能力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结合寻租理论分析,能力越强的管理者越能够通过盈余管理为自己谋取私人利益。然而因外界对盈余管理不断加深认识和提高重视,驱使外部监管逐渐加强,加之管理者超额薪酬越来越受到媒体关注,所以基于薪酬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会产生较高的“愤怒成本”和监管风险、诉讼风险。简而言之,在薪酬激励的环境下,能力较高的管理者在平均水平上具有较高的薪酬回报,那么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所面临的声誉成本越高。

根据声誉管理理论,能力较强的管理者会获得较好的社会声誉,若进行盈余管理可能破坏其声誉,那么管理者就存在抑制盈余管理的动机。薪酬激励作为契约设计的一部分,主要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可以弥补管理者减少寻租所带来的收益,即抑制其寻租行为;二是可以引起内外部监管对管理者的关注,增加声誉压力。同时又考虑到管理者能力差异,这就会影响他们对盈余管理成本收益权衡结果的判断。

具体而言,一方面,随着社会监督作用日益显著,全社会对于薪酬的关注度不断升温,特别是高薪阶层受到监督与非议的风险更大。那么,高能力管理者在实现自身独特人力资源价值的同时,所获得的薪酬激励必须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既能提高自身工作积极性,又能避免面临较高的“愤怒成本”、监管和诉讼风险。另一方面,能力较高的管理者所获得的薪酬激励能够弥补一部分因未进行寻租而失去的潜在收益,也就是说出于寻租获利的盈余管理动机减弱。

综上所述,在考虑薪酬契约设计后,高能力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寻租收益可能不足以抵销潜在的声誉成本,薪酬激励能够抑制高能力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基于此,提出假设2:薪酬激励能够降低管理者能力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