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养殖对比试验

时间:2018-09-29 编辑整理:刘园园 来源:早发表网

为了提高刺参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探索地区优势品种养殖模式。2017年辽宁葫芦岛水产推广站利用刺参池塘在池塘的处理、苗种的选择、日常的管理、病害的防治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刺参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养殖对比试验”。试验得知中国对虾在28以上盐度的海水中生长速度、成活率比南美白对虾高,该品种为本地区刺参池塘混养对虾的首选品种,可以大面积推广。

为了调整葫芦岛市水产养殖优势品种结构,探索优势品种养殖模式,提高海水池塘养殖效益。2017年结合葫芦岛水产推广站承担的国家农业推广的《渔业优势品种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进行了“刺参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养殖对比试”,项目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时间为2017年3月1日至9月30日。试验地点选在绥中县荒地镇一刺参养殖场,试验池塘所在区域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水质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标准。

(二)混养池塘的设置与选择

试验池塘为4口,均为东西走向,呈矩形,进排水方便。试验池编号为1#、2#、3#、4#,养殖面积为30亩,池塘平均水深在1.2m~2.0m。池底为硬泥沙底,无渗漏,参礁为毛石砌成,护坝用尼龙纺布加固。每池配有池塘底层微孔增氧设施,进排水闸门采用双层80目网片作为防逃网,防止虾苗逃脱和敌害入侵。

(三)投苗前准备工作

虾苗入塘前要清除塘中敌害,采用泼洒茶籽饼,每亩用量5kg。用法是将茶籽饼粉碎浸泡后全池均匀泼洒,并采用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溶液进行水体消毒。待所用投放物的药效消除后,用芽孢杆菌加入0.5kg红糖发酵进行肥水,保证虾苗入塘后,水中有丰富的浮游饵料供虾苗摄取。

(四)苗种来源与投放

试验所用虾苗均从当地的水产养殖公司引进。虾苗要选择反应灵敏、肠道饱满、规格整齐、健康无病灶。本次试验两种虾苗投放规格均为1.0cm~1.5cm,每亩投放虾苗2000尾。投放时间均为5月15日,1#、2#池塘共投放南美白对虾虾苗12万尾;3#、4#池塘投放中国对虾虾苗12万尾。放苗应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天气,为了提高虾苗成活率,投放前虾苗进行“试水”和“标粗”处理。(见图1)

 

 

试水时间在30min左右,使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保持一致,避免温差过大,产生应激反应。标粗是在刺参池塘各设置4m×4m×0.8m暂养网箱,一日三次投喂0号开口饵料,经过10天的暂养标粗,撤掉网箱让虾苗自行游出,目的是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由于试验池刺参存塘量较大,所以今年所有试验池塘均未投放新苗。投放虾苗与水质情况见表1。

 

二、日常管理

(一)投喂管理

由于池水中前期培养出了丰富的浮游饵料,可供虾苗正常摄食生长,所以标粗后刚放入池水中的虾苗可不用投饵。当虾苗长度达到2cm~4cm时,开始投喂营养成分高、适口性好专用对虾配合饵料,根据对虾不同生长阶段选择不同规格的饵料。料台一般设置在离池边3m~4m处,远离增氧设施和闸门口位置。试验的1#~4#池塘共设置8个直径50cm,高度15cm,用钢丝围成的圆形料台,每池两个,分别设置在池塘的两端,料台四周及底部用80目网片围好。每次投饵时要对料台进行实时观察,掌握对虾健康状况。饵料投喂早晚各一次,做到精准投喂,避免投喂量过大,败坏池底。投喂管理情况见表2。

(二)水质和底质管理

试验中通过换水、提高水位、开启增氧机和使用生态制剂等方法调节水质。养殖初期水深保持在1.2m左右。随着水温逐渐升高,为了保证池塘有良好的水质,此时要适当加水,提高水位,方法是多次少量进水,每次进水20cm~40cm,水位在1.5m左右。雨季要及时排出表层的淡水,以保持池水中盐度和溶氧的变化对对虾和刺参的应激。可适当投放一些底质改良剂或适时开启增氧机以改善底质和水质环境。

(三)定时监测

养殖期间,每天坚持早晚巡塘两次。由于对虾喜欢昼伏夜出,特别是入暮以后对虾活动频繁,所以夜间最好用电棒照射观察池边是否有反应迟钝漫游或水中打转的病虾,还可以检查饵料台虾苗摄食、粪便及对虾活力状况,将每日观测结果记录下来,便于早发现,早处理。同时还要定期对对虾生长情况进行测量数据见表3。

 

(四)病害防治

针对该混养模式,病害防治遵循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在试验过程中,由于预防及时、处理得当,没有大的病害发生。在本次试验过程中,2#池塘7月份发现时常有水鸟在池边停留,捕食水中生物,池边有鸟类粪便出现。在提取料台观察南美白对虾长势时,发现对虾规格不够整齐,鳃丝有肿胀溃烂现象。分析原因可能是水鸟粪便携带病原菌造成的。

三、试验结果

经过4个月的养殖,于2017年9月26日开始对两种对虾进行起捕,采用定置陷网分批进行捕捞。收获情况见表4、图2、图3.

 

四、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本次试验的刺参对虾混养模式是成功的,是可以推广的。该模式一是增加了整个池塘的产量和产值,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二是由于对虾与刺参在食性方面也有互补,特别是在投饵混养对虾的池塘里,对虾的粪便和残饵还可作为刺参饵料,能够起到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的作用。所以,该养殖模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需要注意的是,在饵料投喂时要严格控制投喂量,投饵过多池塘容易坏底,过少影响对虾生长。

本次试验选择的是当地养殖最多的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从养殖结果来看,中国对虾的生长情况要好于南美白对虾。究其原因,主要是南美白对虾具有在低盐度的水质中的生长速度高于高盐的水质的特性。而本试验刺参池塘海水的盐度为28.0~28.5属高盐度水质。

本次试验存在的不足:一是今年投放的对虾苗种规格普遍偏小,投放时间稍晚;二是由于本地8月~9月雨水较多也较大,水质调控不太好,可能对对虾生长、成活率造成一定影响;三是对虾在水温不低15℃都可以生长。今年由于对虾的收获季节较早,也影响了对虾的产量和产值。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