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态势

时间:2018-01-31 编辑整理:荣编辑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  随着以纳米孔为标志的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迅猛来袭,测序技术迈向高通量、高精度、低成本与便携性时代。与此同时,表观转录组分析技术、单细胞测序分析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加速了人类生命蓝图的绘制与完善。这些生命科学手段与生物技术不断创新、交叉与融合,广泛地应用到科学前沿、临床应用乃至产业研发等诸多领域,从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生命科学研究:脑- 机接口技术的重大突破,改造生命和创造生命的深入研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疗法的临床转化,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重大关联,乃至细胞免疫疗法的无限潜力,无一不彰显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

随着以纳米孔为标志的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迅猛来袭,测序技术迈向高通量、高精度、低成本与便携性时代。与此同时,表观转录组分析技术、单细胞测序分析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加速了人类生命蓝图的绘制与完善。这些生命科学手段与生物技术不断创新、交叉与融合,广泛地应用到科学前沿、临床应用乃至产业研发等诸多领域,从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生命科学研究:脑- 机接口技术的重大突破,改造生命和创造生命的深入研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疗法的临床转化,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重大关联,乃至细胞免疫疗法的无限潜力,无一不彰显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向个体化、精准化迈进的趋势。

 

我国科学家在农作物产量性状、株型及其调控通路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系统地揭示了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制,有望进一步优化水稻品种的杂交改良,选育出更加高产、优质和多抗的水稻种质资源。清华大学发现了独脚金内酯的受体感知机制,揭示了“受体-配体”不可逆识别的新规律,丰富了生物学领域过去百年建立的配体可逆地结合受体并循环地触发传导链的“配体-受体”识别理论,为创立生物受体与配体不可逆识别的新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首次分离了拟南芥中花粉管识别雌性吸引信号的受体蛋白复合体,并揭示了植物雌雄配子体识别和激活的分子机制。

 

自主研发医药产品打破了国际垄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Ⅰ类新药长效干扰素上市。该制剂的抗病毒效果较好,半衰期较长,使用方便。其对丙肝的疗效与进口产品相当,且价格低廉。该药成功上市,打破了国际同类药物的垄断,大幅度降低了医疗成本。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2013年上市以后,以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较低的成本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并被美国FDA准许直接进入美国Ⅲ期临床,打开了中国创新生物药国际化的新局面。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用于临床肝癌的检测,取得了突破,是继甲胎蛋白标志物检测肝癌后又一标志物。这对肝癌患者的病情监测、疗效评估、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呼吸道病原菌碟式芯片系统已研发成功。芯片检测试剂盒于2016年2月获得医疗器械证书。该试剂盒具有检测快速、准确灵敏等特点,为感染性疾病快速诊断与治疗,应对重大突发疾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前景广阔。

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