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体质量管理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时间:2018-08-15 编辑整理:王子莲,李珠玉 来源:早发表网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发病率约在5%一12%。尽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开展多年,但至今病因未明,涉及多种相关的高危因素,其中妊娠期体质量的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做一总结供临床参考。

1重视妊娠期体质量变化

绝大多数孕妇孕期体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妊娠期体质量的增加主要来自增大的子宫、胎儿及其附属物、乳房、增加的血容量、组织间液以及母体脂肪和蛋白的储存等。妊娠期体质量的变化与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体质量是衡量营养代谢的一项基础指标,也一直是产前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我国不少产科医生在产前检查过程中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孕期体质量增长的快慢和多少与母儿妊娠结局有密切关系,孕期体质量增长异常不但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早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出生缺陷、死胎和死产等相关,而且还与母儿的远期健康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有密切关系。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孕期营养过度和营养不合理在产科临床上非常普遍,尤其是我国二孩生育政策实施后高龄产妇急剧增多,由于对妊娠结局的担忧,许多孕妇选择长期居家休养、多卧床、少活动,孕期过度营养现象显得更加突出和严重。因此如何重新审视体质量在妊娠期间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如何对孕期体质量的增长实施科学化的管理成为国内外产科界热议的话题。而在与孕期体质量关系较密切的产科合并症与并发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较为引人关注,本文着重介绍妊娠期体质量管理与该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科学开展孕期体质量管理、减少和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提供参考。

2体质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

日本学者TomohitoTanaka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Osaka—Minami医疗中心分娩单胎的1883例日本妇女的医疗记录,发现与孕前体质量

指数(BMI)小于23kg/m2女性相比,肥胖(BMI≥25kg/m2)和超重(BMI23~24.9kg/m2)有更高的概率发展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调整OR为6.68和3.21,95%CI为3.31~13.3和1.29~7.24)。作者认为孕前BMI<23kg/m2则有利于预防日本妇女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孕期合理的体质量增长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小于胎龄儿的发病风险。

来自中国香港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0~2016年问的67248例单胎妊娠,研究孕11~13周的体质量指数与妊娠并发症(流产或死胎、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自发早产、小于胎龄儿或大于胎龄儿、剖官产和产后出血)的关系。结果发现,孕11—13周时孕妇超重(BMI25~29.9kg/m2)和肥胖(BMI≥30kg/m2)的发生率分别13.2%和2.9%。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正常体质量指数(BMI18.5~22.9kg/m2)孕妇相比,肥胖孕妇(BMI≥30kg/m2)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为其9倍,发生子痫前期和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为其5倍,分娩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的风险、自发性早产、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的风险为其1.5~2倍;而低体质量(BMI<18.5kg/m2)孕妇发生gdm、剖官产和产后出血的风险明显降低。该项研究认为孕妇超重和肥胖增加后续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妊娠11—13周时bmi>123kg/m2,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必要对这一人群加强孕期监测和健康宣教。

中国女性的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增重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一项来自中国武汉的大样本队列研究的结果给临床提供了有益的提示。这项研究利用中国武汉的孕产妇和儿童保健信息跟踪系统,纳入了2011~2013年间的84656例分娩单胎的产妇,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假定的危险因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与孕前体质量正常孕妇相比,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增加(超重组OR=2.66,95%CI2.32—3.05;肥胖组OR=5.53,95%CI4.28~7.13)。与孕期增重在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ofmedicine,IOM)推荐范围内相比,孕期总增重超过IOM推荐值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增加1.72倍(95%CI1.50~1.93);与孕期BMI增加10kg/m2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为其3.35倍(95%CI2.89—3.89)。孕早期(妊娠18周前)增重>600g/w者,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风险亦增加(调整OR=1.48,95%CI1.19~1.84)。该研究提示,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早期增重和孕期总增重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相关。开展孕前和孕期体质量管理将有助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在不同种族、不同国家有差异,那么体质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否也会有民族和种族间的差异呢?Saba等探讨了孕期增重、怀孕前BMI和种族/民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将2004~2011年美国国家妊娠风险评估监控系统(PRAMS)的数据进行分析,纳入了分娩单胎活产儿的27013l例产妇。孕期增重分为无增重组、增重≤11磅、增重12~14磅、增重15~25磅、增重26~36磅、增重≥36磅组,分析孕前BMI(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肥胖)和种族/民族(非拉美裔白人、非拉美裔黑人、拉美裔人和非拉美裔其他人)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孕期合理增重的正常体质量和超重的孕妇相比,孕期增重I>36磅者(所有种族)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增加。在Jj巴胖的非拉美裔白人和拉美裔人中,孕期增重25—35磅和增重>t36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增加(OR分别为1.59和2.20,95%C1分别为1.37~1.85和1.41~3.44)。非拉美裔黑人的肥胖孕妇中,孕期增重>136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增加(OR=1.34,95%CI1.04~1.73)。由此看出不同的民族/种族,孕妇增重过多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增加。

3加强妊娠期体质量管理,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由于妊娠期特殊的生理变化,体质量较孕前发生显著变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体质量是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高危因素之一。为了减少和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对妊娠期体质量的管理需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3.1做好围孕期体质量的评估建议计划妊娠的女性做好备孕前的咨询,咨询的内容必须涉及到体质量的评估,对孕前超重或肥胖者,应建议控制体质量或减重,并给予相应的膳食和运动指导,力求以最佳的机体状态妊娠,减少不良围产结局。若孕前没能得到有关内容的健康宣教,在第一次产前检查的时候必须进行包括体质量在内的全面的评估,制定孕期增重的目标,并对孕妇进行个体化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等的指导,告知孕妇孕期体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按时规律产前检查,力求达到孕期体质量的合理增长。

3.2制定妊娠期个体化的体质量管理方案IOM2009年公布的孕期增重标准一直是临床实施孕期体质量管理的重要参考,尽管美国制定的标准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群,但这种根据孕前BMI来规划孕期增重的方法有其特殊的临床指导价值。目前我国也有许多孕期体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但多数样本量不大,设计不够严谨,循证证据级别较低,所以我国目前缺乏针对中国人群的特异性的孕期增重的参考标准。因此IOM孕期增重标准仍然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推荐,按照不同的BMI给出个性化的孕期增重目标应该成为产前检查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体质量不增、增重异常或者短期内增重过多者,要增加产前检查的频次,及时监测血压和尿蛋白的情况,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3.3做好孕期体质量管理的健康宣教科学的孕期体质量管理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妊娠妇女孕期并发症患病风险、增加临床顺利分娩比例、利于产后体型恢复,还可促进胎儿健康发育。相反,如果孕期体质量管理不当,不论母体体质量增长过快还是过缓,均会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给母婴带来众多危害。科学的孕期体质量管理健康教育应结合产前检查的基本规律实施,制定好体质量管理干预流程,首先在初诊或建档时发放孕期体质量管理宣传单页,宣传孕期体质量管理重要性。可以在孕中、晚期以体质量管理为主题展开面向孕妇的健康教育,提供并指导孕妇使用体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自我监测。整个孕期,临床均应鼓励孕妇进行自我监测、定期产前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将孕妇的孕期体质量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