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图书馆服务提供——关于《公共图书馆法》中“志愿服务”条款研究

时间:2018-06-19 编辑整理:陈洁 金武刚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公民通过社会教育、专业服务、辅助管理等方式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具有丰富图书馆服务内容、提升志愿者综合素养以及加强图书馆与社会联系等重要意义。国家鼓励公民参与志愿服务,各级政府应对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招募与记录、培训与考核、激励与反馈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需提升其认识水平,创新公共图书馆公众参与方式,开发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法》,志愿服务,志愿者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图书馆鼓励公民参与提供志愿服务,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鼓励志愿者以自己的时间和知识、技能、体力等,为公共图书馆提供志愿服务。《图书馆服务宣言》中强调图书馆要与一切关心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真诚合作,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志愿者活动的方式,帮助公共图书馆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益、满足公民基本信息需求的职责;可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为特定用户提供专门化服务,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效率。

2017年11月正式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下文简称《公共图书馆法》),在第四十六条中提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规定,指出“国家鼓励公民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将公民参与图书馆服务形成的共识和理念转化为法律规定,为开展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并指明了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

1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的意义价值

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首先,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丰富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有效拓宽了服务广度和深度。其次,对于志愿者来说,可以提升其自身综合素养。最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公共图书馆与社会联系的一个渠道,有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知晓度和认同度。

1.1 丰富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

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可以丰富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公共图书馆服务必须统筹考虑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基本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推动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公共文化设施,只能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的基本服务。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个性化服务,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参与的重要方式,可以给公共图书馆注入新的活力,起到丰富服务供给,拓宽服务范围的作用。开展志愿服务可以动员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优秀运动员等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图书馆服务提供,还可以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扩大公共图书馆社会影响。

1.2 提升志愿者综合素养

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可以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养。随着社会进步和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公民提供志愿服务、积极投入公益事业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为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一方面,志愿者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有利于提升个人精神世界,塑造自身良好品德;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为公民参与服务活动提供场所,有利于发挥图书馆作为志愿服务场所的空间价值。志愿者在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过程中,有利于开拓眼界,丰富阅历和生活体验,学习到新技能;也有利于建立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等。

1.3 加强公共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可以加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联系。首先,志愿服务是引导公众参与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方式,公众通过志愿服务可以充分了解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可以提高对图书馆的认同度。其次,公共图书馆为公民提供志愿服务场地和机会,有利于引导更多热爱公益事业的人士,投身到图书馆公益服务活动中,激励社会各界参与;有利于提高公众对图书馆的重视度,起到宣传推广公共图书馆的效果,共同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

2国家鼓励公民参与志愿服务

国家对志愿服务的鼓励与倡导,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将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评测标准并且建立扶持机制,为志愿服务提供资金和人才保障,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可持续化发展。

2.1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国家鼓励公民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运用大众媒体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宣传公共图书馆志愿活动,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予以表彰,鼓励和支持专业人士志愿提供专业服务,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观念和健康向上的文化志愿服务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城市建设离不开志愿服务的发展。在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测评体系中,国家要求文明城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确定社区志愿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活动项目;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专业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此外,文明城市标准要求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认同和支持率≥90%,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10%,注册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占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的比例≥70%,注册志愿者每年人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25个小时的标准;并且要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注册培训、活动运行、服务记录、回馈激励等机制,实现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

2.2国家建立志愿服务扶持机制,提供资金、人才保障

资金保障是志愿服务开展的基础条件。首先,政府建立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并且逐步扩大财政资金对志愿服务发展的支持规模和范围,通过政府购买志愿服务等形式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其次,除了拨款,国家还倡导通过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捐赠等多种渠道来解决志愿服务中的资金问题,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志愿服务发展。国家给捐赠志愿服务活动的企业税收优惠的政策,对捐赠的个人给予公开表彰和嘉许,积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向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物资捐赠,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经费来源。再者,政府还为参与志愿者购买保险和提供物质保障,并且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也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从而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积极扶持发展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成立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各种类的志愿服务项目,并且加强对组织的监督和管理,指导组织对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培训、服务记录、绩效考核等工作的展开。此外,政府要求图书馆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宣传、交流与合作,并强化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推广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和管理经验、建设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库和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库等方式,引领带动志愿服务组织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政府要加大志愿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鼓励公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建立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志愿服务提供人才储备,形成志愿者团队的稳定力量。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可持续化发展。

3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支持与指导

近些年,在各部门的重视下,有关志愿服务的政策相继推出,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招募记录、培训考核、激励反馈等各个流程进行规范指引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

3.1政府规范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招募和记录工作

政府指导公共图书馆要了解志愿服务的需要,及时发布招募信息,明确志愿服务所需的条件和要求,组织开展经常性招募和临时性招募,使公共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有人做、做得好。鼓励社会组织、各大院校等社会团体与公共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固定的志愿队伍,避免志愿者的流动性和随机性。此外,政府推出各种政策为志愿服务的记录工作提供保障,统一志愿服务记录证明的格式,对志愿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务信息、培训信息、表彰奖励信息、被投诉信息等内容进行记载;对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工作进行科学规范,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从申请、受理、开具证明和公示的流程工作,建立志愿服务虚假证明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给公共图书馆开具志愿服务证明工作提供了指导。

3.2政府加强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的培训及考核评估的指导

在志愿者培训考核方面,政府要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的培训机制,以提升志愿者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依托高等院校、党校、团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培训基地,组织学习培训,开展研讨交流,加快培养一批长期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骨干,加深志愿者对公共图书馆工作内容的理解,提升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参考志愿服务的记录,设立一些通用的考核和评估标准,比如志愿者的工作态度、工作时间、工作达成度以及工作的满意度等标准,对志愿者进行有效考核和评估,从而改善志愿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志愿服务效率。

3.3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激励和反馈机制

在志愿服务的激励方面,文化主管部门推动志愿者在用工、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本地区关于志愿者的优惠奖励政策。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单位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嘉许制度,要求对服务时间较长、业绩突出、社会影响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团队和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给予褒扬。在开展2016年宣传和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活动中,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和云南省图书馆的志愿服务项目得到“最佳志愿项目”的表彰,扩大了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在志愿服务反馈方面,政府要求建立志愿服务反馈制度,指导公共图书馆运用各种方法,问卷调查、访谈、定期召开志愿者代表座谈会或是建立专门的志愿者风采网站等形式,记录志愿者的心得感想,了解志愿者对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展开过程中的意见,聆听并改善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

4公民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

志愿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志愿者也是公共图书馆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民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社会教育、专业服务和辅助管理。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者并不是简单的人力替代,而是提升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4.1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相对学校教育而言,为公众提供知识普及等教育服务,主要包括讲解导览、公共教育、文化活动等形式。

(1)讲解导览。公共图书馆需要志愿者对馆舍公共空间设施的开放情况、文献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导览,就电子设备的使用、数字资源的获取、文献资源的借阅、查询等方面给读者进行讲解。如国家图书馆定期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负责前台接待,引导读者使用新型读书设备、自助办证机,为读者讲解如何使用馆藏检索系统查阅图书和电子资源,对国家图书馆的基本设施和基本政策做出解答。国家图书馆开展的“网络书香”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中,招募文化志愿者并对其进行数字图书馆及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知识培训,由志愿者为公众提供数字图书馆的讲解服务,让公众亲身体验数字图书馆的最新技术应用,提高阅读素养,引导读者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查阅信息、获取知识。

(2)公共教育。公共教育可以体现为志愿者来馆开展公益性的讲座、读书会、培训会,或是走到馆外传播知识、推广阅读等活动。如国家图书馆为了发挥公共教育的职能,提升老年群体服务,深化数字服务效能,开设了一系列针对老年读者的培训会,提供大批志愿者的岗位,根据每月开设的培训课程,配合主讲老师,为参加培训的老年读者解疑答惑,实现“一对一”辅导。苏州图书馆将公共教育的视角投向儿童,开展“悦读妈妈”活动,给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组织培训,开展“悦读妈妈进社区”活动,将志愿者们就近分配到各分馆、社区或者书城等场地,给小朋友讲故事、唱歌谣,让孩子爱上阅读。重庆图书馆开展“行走的图书”志愿者行动,来自各所大学的200位大学生志愿者们,以背包客的形式携带图书走进电影院、商场、轻轨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让市民利用通勤和休闲时间重拾阅读乐趣,引发全民阅读的热潮。

(3)文化活动。公共图书馆举办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时,志愿者在组织、宣传等方面也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上海图书馆开展的“上图讲座”活动成为上海知名的公共文化平台,志愿者对上海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协助贯穿整场讲座,承担讲座通讯员、会场管理、双语主持人、现场摄影等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公益志愿文化形象,不断推广“上图讲座”特色文化活动在全国的公益品牌效应。辽宁图书馆开展名为“对面朗读”的一系列针对视障读者的主题文化活动,为盲人提供电话预约阅读服务、为盲童开设的“社会实践课”等等。在活动中,图书馆不仅直接参与文化助残服务,组织社会中的志愿者们加入到助残行列当中,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理解、尊重他们。截至2017年,辽图“对面朗读”活动共举办千余次,直接惠及视障读者达万余人次,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志愿者们都在为公共图书馆对视障读者阅读权益的保障贡献力量。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