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融资风险及管控途径

时间:2018-08-22 编辑整理:毛小琴 来源:早发表网

  融资是企业获取资金、进一步实现战略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国有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提高融资管理水平是其合理降低融资成本、控制融资风险,进而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和改革转型的重要途径,因此,探讨国有企业的融资风险及其管控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以国有企业的融资风险为研究对象,以国有企业的融资风险识别为切入点,针对其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及其成因提出具体的防范和管控途径,以帮助国有企业有效的降低融资风险,实现其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融资风险;国有企业;管控;风险识别

一、融资风险概述

融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融资资金效益难以达到预期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损失、致使企业丧失运营能力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从理论上划分,企业的融资风险可分为融资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大类,其中,融资的外部风险主要与政治、金融和法规等因素的变动有关,具有不可控的特点。而融资的内部风险主要与企业的股权和债权等因素有关,因此,本文以融资的内部风险管控为主要的分析对象。

二、国有企业融资风险识别及其成因分析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在财政扶持和国家政策方面享受着比民营企业更多的优惠,在客观上导致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在融资管理中的风险管控力度,从而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影响,进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社会形象及市场地位。一般来说,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存在的内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因利息率而产生的融资内部风险

融资利息率风险主要是指,无论企业是否具备偿还该项债款的能力,均需承担按期向债权人支付合同约定的资金使用利息和本金的责任,既给企业带来了较重的财务负担,同时,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融资期限结构不合理的风险

融资期限结构主要是指企业的短期债务融资与长期债务融资在总融资金额中的占比分配情况。从实际融资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多数以短期融资为主,长期债务融资规模较小,多数短期融资主要用于投资项目或购买固定资产,从而造成在负债期内不能及时收回所投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对资金链形成了较大的压力,企业的融资风险增高。

(三)融资规模不当,资产负债率较高

融资规模不当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大规模举债的行为造成其负债与资产不成比例,从而对企业还本付息和财务安全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进而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融资偿还风险

投资决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资金流则是企业的命脉。投资决策不当,极有可能投出资金难以回收,从而使得项目的负债性融资难以按期偿还,从而对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产生较大的压力,进而会对企业后续的融资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我国国有企业之所以会存在上述这些融资风险,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企业管理层受其经营管理体制的影响,融资风险意识较为淡薄,造成企业的融资风险管理能力较差,当出现风险时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2.企业的融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不足,即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没有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日常的融资风险识别主要依靠经验,风险识别能力较弱,加之企业在选择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案时,没有合理有效的程序和方法来对风险进行评估,因此,融资风险评估能力存在缺陷。3.融资决策多以行政命令为主,缺乏科学性。国有企业与其他民营企业不同,其管理架构虽然是公司制的形式,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以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为主,这样很容易造成其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以主要领导的意志为准,而对企业偿债能力、融资资金量等因素考虑较少,从而造成融资风险的增加。

三、国有企业融资风险管控的途径

我国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为我们在融资风险管控方面提供了思考的方向。笔者认为,国有企业要想实现对融资风险的有效管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融资风险的事前管控

1.管理层对融资风险意识的强化方面。即企业管理层应当具备充足的风险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并用科学的方法来应对各个环节中遭遇的风险。2.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方面。一是企业应当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实现筹资方式的多元化,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分散融资风险;二是应当对融资方式进行统筹规划,既要求利率比较合适,同时,还要参考时机和机会成本的影响;三是要充分利用预算工具规范管理所融资金的使用;四是要利用建立的风险预警系统来识别风险,将其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二)从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进行融资风险的防范

在实际工作中,要实现从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进行融资风险的防范,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实施:一是合理降低融资的违约风险发生率,即在进行融资时,必须在合同中严格明确债务人和债权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在融入资金后,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融资合同中规定的条款确定相关的费用及融资成本,并做好账务处理工作;三是要提高对融入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防范操作风险。

(三)融资风险的事后管控

融资风险的事后管控主要是指在融资完成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融资风险、规避经济损失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应当采取的融资风险事后管控措施主要如下。1.进行资本结构优化,控制融资规模适度的负债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度负债容易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偿还风险,因此,在实践中企业有必要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以实现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的科学匹配,并根据不同阶段合理的资本结构,控制企业的负债融资规模在总融资中的占比,然后根据负债融资规模确定较为合理的融资渠道来规划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减少由于资金匹配决策失误引发的融资风险。2.合理的安排融资资金的长短期结构,降低偿还风险从实际工作中来看,国有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更多的偏向于短期融资,资金投向多以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购买为主,这样无形中会增加企业的偿还风险。所以,笔者建议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要对融资资金的长短期结构进行规划,防止出现短期集中偿付所带来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或者出现偿付危机时为筹集偿还资金而付出更多的资金成本。3.严格规范资金的投入占用,降低融资风险不同的资产结构所对应的是不同的现金流量,因此,严格规范资金的投入占用可以有效的调整资产结构,进而实现对现金流量的调整。所以,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应当从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等方面减少资金投入的占用风险,例如,采取最优经济订货批量的方法合理的降低存货,以确保企业整体资金流的健康运转。

四、结语

融资风险管控对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管理价值。因此,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分别从融资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有效的降低融资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资金环境。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